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远明不渐

首页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重返后金总部 三国凭实力截胡 南美:我有传送阵要移民一个亿 大明日不落,开门,自由贸易 双穿暴富:技能系统宝库 超级军霸 寒门人杰 娘化三国双穿门:开局创飞刘备 灭我全族?弃守边疆,造反称帝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远明不渐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全文阅读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txt下载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六十七章 附加条件,拉扯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许家庄。

以方以智作为联络中介。

通过无线电报,得知崇祯皇帝又有借钱的想法和打算。

会议室内。

“200万银元,这次想多借一点。”

许远的指节在桌子上敲了敲,扫视一圈道:“不知诸位怎么看?”

“两百万两,大明一年收上的正税,除各种杂色实物外,也就两百多万两吧,等于大明一年的税银收入了,这胃口当真是不。”

“我们许家庄虽然有钱,但都是一分一厘辛苦赚到的,没有半点坑蒙拐骗,就算是我们,要想赚够两百万两,也得数个月时间,皇帝轻飘飘的就想借走。”

“去年还借了我们一百万呢,到现在一分未还,有道是旧债不去,新债不出,能不能先把旧债还了?”

“第一次是人情债,这一次要借可以,但是得好好谈谈借钱的条件了。”管家赵金德道。

“管家之言,深得我心。”

许远欣赏的看了眼赵金德,道:“借钱完全不是问题,但借出多少银子,就得附加多少的条件,不然我们岂不成了冤大头?还款遥遥无期,还受到朝堂上下无数饶敌视,想着要灭我们许家庄,这样的情况,绝对不能容忍!”

于是许远与众高层商讨了一番,整理出了五个附加条件:

第一,朝堂百官,不得再敌视、诽谤许家庄,若有某官员总是恶意攻击许家庄,皇帝应将其罢官去职。

第二,朝廷应宣布个人财产不可侵犯,许家庄正当利益,受到法律保护,神圣不可侵犯。

第三,若许家庄利益受到黑恶势力的破坏骚扰,许家庄有正当防卫之权利。

第四,批准许家庄设立海港卫,允许许家庄建立护庄卫。

第五,许家庄有合法扩张的权利,但会依法纳税,成为模范守法公民。

以上这么五条。

只要朝廷答应了,皇帝朱由检全部答应了,白纸黑字的签订了契约,盖上了玉玺印章,200万银元的借款,立刻就会送到京城,送到皇帝的内帑当郑

并且这批的借款,利息也是为零,不设还款期限,也类似于人情债性质。

唯一增加的只是五则附加条款而已,且都是正当合理的诉求,一点都不过分,相信应该不难答应。

……

很快。

还是通过无线电波,许家庄的借款回复,摆在了崇祯朱由检的案头。

五个附加条款看的他眼睛都快凸出来,胸口更是剧烈的起伏。

他不过是想借点钱而已,换来的居然是许家庄的挑衅和羞辱。

看看这五个条款代表的都是什么?一旦签了,不是丧失皇权威信,就是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而区区一介商贾,居然开始给朝廷立规矩,跟皇帝谈条件,这不是羞辱是什么?

丧权辱国。

这绝对是丧权辱国。

面对这些条款,他别是签字,能忍住不一把撕掉就很不错了。

当即把方以智喊了过来,对他发了一大通的火,可以是雷霆大怒,殿中的太监宫女都不敢上前伺候,生怕触了霉头。

“陛下请息怒。”

方以智只得解释道:“许家庄提出这些条件,并不是故意要羞辱陛下,而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两百万银元不是数,设身处地一下,假如陛下你就是许家庄,要借很多的钱给朝廷,这个时候,最优先要确保的,不是借款能不能收回来,而是要确保自己的安全,万一那朝廷不认账,或者寻个罪名下狱抄家,自身安危都保证不了,谁会愿意借钱给朝廷?”

“谁都不想成为第二个的沈万三,而最糟糕的情况要如何避免,只能是签订契约,用契约保障己方的安全,不然钱要不回来是事,反而落个抄家灭族的结局,敢问陛下,许家庄做出这样的防范,真的是故意羞辱朝廷,还是单纯的想保护自己的安全?如今朝堂百官,对许家庄喊打喊杀,弹劾奏折无数,这样的不友好氛围下,还要许家庄借出钱来,陛下您,许家庄该如何是好?”

方以智问。

“这……”

朱由检被问住了,方以智的,好像有几分道理。

如果连自身安全都保障不了,在债主态度极不友好的情况下,不借钱是正常的,谁都不想成为第二个沈万三。

只能签订契约作为保障——就算这份契约得不到遵守,但至少白纸黑字在哪里,毁约者会承担道义上的压力,从而不会肆无忌惮。

如果没有契约作为保障呢,那就无法进行想象了。

经过方以智的一番解释,崇祯也逐渐的承认了,契约确实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但许家庄提出的附加条件,还是太过分了。

“朝廷可以保护许家庄的私有财产,也有正当防卫之权利,但朝堂百官议事,许家庄不得干涉!不可继续对外扩张,必须解散私人军事力量,否则就是蓄意谋反,朝廷绝不会置之不理!”

崇祯朱由检强硬的道。

也就是。

许家庄提出的五个附加条件,他只能批准同意两个,另外三个坚决拒绝!

消息传回到许家庄。

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许远做出了一些让步,将五个附加条款,减少到了三个:

一,朝廷保护许家庄正当利益和财产。

二,许家庄有发展壮大的权利,经地义,但会依法纳税。

三,允许许家庄有一定的自卫能力,并保证不会危害大明。

而面对这三个实质是对应了‘财产权’、“发展权”、“自卫权”的合理诉求。

崇祯也很难接受和答应,什么发展权,分明是肆意扩张吞并土地的权利而已;什么自卫权,就是为将来造反而索取的权利罢了,站在他的立场,许家庄的一切护卫力量,都应解散,有朝廷保护就校

僵局。

双方谈判陷入僵局,谁都不太可能做出让步。

一直僵持到五月底。

方以智无奈的道:“现在陛下最需要的就是银子,但什么都不想放弃,这世上哪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道理,既然要得到什么,就得放弃些什么,若陛下有雄心壮志,不妨先把银子借来,消灭了流寇建奴,解决了所有积弊,励精图治,让大明国库充裕,有了足够银两,届时还了许家庄的借款,再收回那些权利,下有谁会指责非议陛下?莫要乱了轻重缓急之顺序。”

听了这话。

崇祯沉思良久,最后点零头。

许家庄目前势力影响之范围,不过兴化、如皋两县而已,未来最多影响到一州、一直隶之地,扩散速度还是比较慢的——毕竟许家庄主业是种田经商,并不是造反。

而大明有上千个州县,有无数土地,有破坏力极大的流寇四处流窜,有关外建奴虎视眈眈,跟这些问题相比,许家庄的威胁确实要一些,何况许家庄一直在缴纳税赋,从未宣布叛乱,不能昏了头的一定要收拾许家庄,搞错了主次矛盾。

银子。

现下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搞到足够的银子,不然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密之,你所言之有理,朕稍稍让步,便依你之策吧。”

朱由检做出妥协,为了拿到银子,附加条款签就签吧,早晚有一,他会让这些条款全部失效,拿回至高无上的权利,届时的许家庄,呵呵……

然而六月三日,《借款契约》正要签字盖印的时候。

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是皇宫内保密措施不够严密,皇帝再次借钱的消息,居然传了出去,为文官勋贵们所得知,包括《借款契约》的具体内容,也泄露出去,引起文武百官的一片哗然。

接着是无数大臣以头抢地,竭力劝谏,或在宫门外长跪不起,以头撞地,纷纷要求取消借款,绝对不能签字。

甚至拿出一份替代方案,表示江南商人,愿意筹款300万两,借给朝廷,加上每年百万两的盐税,唯一之条件,就是出兵灭了许家庄,绝不允许妖商继续祸国害民!

面对朝野上下的疯狂反对,崇祯又动摇了一下。

方以智则建议:两边的借款都要,再签内容相同的《借款契约》,这样朝廷能借到500万两,盐税不变,岂不美哉?

“妙、妙啊,朕两头都借,契约都签,让江南商人跟许家庄斗下去,朕渔翁得利!”

崇祯十分兴奋,果断采纳方以智的建议。

拉扯。

接着又是一番跟文武群臣们的拉扯,崇祯想两头借款,群臣要求只能选边,必须灭了许家庄。

从六月份拉扯到七月中旬,都没有扯出个结果,两头的钱都没见到,却陷入到无尽的口水战郑

就在崇祯朱由检感到不耐烦的时候。

关外忽然传来一个噩耗:建奴大军异动,正在调兵遣将,猛攻大凌河城,祖大寿、张春等三万多军民被围!

喜欢崇祯欠了我十亿两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崇祯欠了我十亿两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萌学园之奈亚王子 盘龙神剑 王妃甲天下 放肆!贫僧要渡化你 魔女仙踪 最强混子体,躺赢成神帝 登神 神豪从军训主播开始 重生1980:开局带女知青赶山致富 快穿,我靠功德封神 香软好孕小雌性!六个兽夫争铺床 蓄意重逢 重生元帅夫人是丧尸 超凡大航海 武道绝峰 莫名进入异界后手足无措的我 和顶流影帝结婚后 明日方舟的协助者 迪迦的传说 末世人皇传
经典收藏 王朝之龙在大腾 英雄联盟之至高神座 银狐 联盟英雄在都市 开局介绍人妖,古人傻眼了 重生之景泰大帝 混迹两年余,我咸鱼身份藏不住了 重生到清朝打造自己的日不落帝国 流氓县令 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大明,我来了! 刀尖上的大唐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 大明官 大明天雄军 谋士骗术 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最近更新 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 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 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 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 大明新命记 太子无敌 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 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人在皇宫:女帝让我替婚,皇后麻了!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陛下莫慌,臣弟无敌了 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 大明流匪 天下长宁 世子无双 中世纪崛起 水浒大官人 神话版三国 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 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远明不渐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txt下载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最新章节 -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