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连续自然灾害,引发粮食大规模减产,好在县里的救济粮很快发了下来,不过基本都是粗粮,没有大米、米之类的细粮。虽然温饱不成问题,但是秋生考虑到孩子还,他想给采莲母女俩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冒着被查处的风险,自己私自在大山背后,开了块地,凭着他多年种田经验,这块地依靠山泉旁,光照和风力充足,他偷偷弄了些秧苗,种了一片稻田,补充家用。
家里储存的大米已剩下不多了,不过还好,秋收获的时候,这块地足够采莲母子吃的了。他那块地距离村子有10多里地,非常隐蔽,还没有被别人发现。
回忆中的美好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一片大雪落到了他的嘴唇上,他猛的惊醒了。
色发白了,风早已经停了,门框上的积雪落到了他的嘴上,他本能的抖了抖身上的雪,那条忠诚的老狗也起身抖去了身上的积雪,跟随他向屋子里走去。
回到屋子里,他并没有休息,摸了摸火炕,发现有些发凉,赶紧快步走到柴草垛前,去除周围的积雪,从中间取了两棵较为粗壮的干爽木头,回屋放到用来做饭、热炕的灶膛里,看着刚放好的木头在炉膛里被原来未燃尽的碳灰点燃,他才放心离去。
秋生到仓房中取了斧头,带上一个玉米面大饼和生火用的火柴上山去砍柴去了。
他心里盘算着,多打些柴,去集上卖掉,换些鸡蛋和米,给采莲补补身子,也好有更多奶水。
那个时候,所谓的集市不过是物物交易的市场,人们通过这个市场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易,是长时间遗留下来的习惯,在政策不允许的情况下,也一直也没有被取缔。这里的交易,显得杂乱而又有序。
秋生想着,冷可能需要木头的人会更多。他踏着刚下过的雪,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村子周围的树林是不允许砍伐的,他只能偷偷的跑到十几里以外的山上去。
道路被雪封住了,这个时候,上山砍柴的人少,也正是人们最需要烧柴的时候,这也是他下定决心,不畏严寒,上山砍柴的原因,秋生希望这时候,砍柴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一处他熟悉的适合伐木的山坡上,找到一棵大适中的树,看看周围没有什么人,他就拿起斧头,逆着山坡的方向向着树干偏下的位置砍下去。
这样在同一位置砍了大约十分钟,他转到树的另一侧,熟练地用斧头背面的锤子敲打了几下树干,这棵大树就向着山坡的方向倒下了。
就这样伐倒了两棵树,他用绳子捆上这两棵树,向山下拖去。
拖到一个石洞口,将两棵树劈成几个大段,再把每个大段劈成可以捆扎的段,打成捆,背在肩上,又顺手拿起一个粗大的树枝,作为拐杖,向山下走去。由于砍的柴太多了,远远看去,只能看到一大堆劈好的砍柴在雪地里移动。
下山的路上,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不断地用袄袖擦拭着脸上的汗水。
这些木材太重了,好像要把他压弯了似的,艰难的走了一段路后,他放下背上的砍柴,坐在树边休息。
他警惕地环视左右,怕被人发现,那个年代私自伐树轻者会被批斗、游街,重者会被抓起坐牢。
突然他发现离他十米远的雪地上有几个黑点在活动,像是动物,他好奇的蹑手蹑脚靠过去想看个究竟,等他走到近前,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喜欢祥子的一生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祥子的一生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