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厂分厂很快就要投产了,按照采莲当初的建议,分厂距离县城仅有3公里。采莲觉得在这里选址,以木炭厂的名义办理县城户口和解决子女就学应该不成问题,也省去了各种繁琐的手续。
这个厂址采莲是事先研究过的,这个地址离儿子即将入学的学校很近,而且有利于厂子对县城需求单位的供给,尤其农具厂那个神秘的供货地址,她知道她的建议一定会被古之柳采纳的,就凭能够给农具厂及时供货这一条就足够了。
作为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她早已经在分厂附近买了房子,这个房子在学校、厂子之间,是一个绝佳的选择。一切看似那么不经意,其实每一步都是采莲精心策划的,一切都按照他的计划完美地进行着。
秋生的城镇户口很快办下来,采莲以木炭厂的名义出面将全家四口饶户口统一迁到了县城。采莲带着秋生看了县城的房子,又带着秋生参观了子祥即将入学的县实验学校。
从县城回来以后,秋生心情很难平静,他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他和采莲之间的差距,而且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采莲的任命决定下来了,采莲担任木炭厂销售部经理,兼任分厂副厂长。
采莲平时主要在分厂办公,由于需要经常往返于总厂和分厂之间,为了方便工作,厂里给采莲调配了一辆桑塔纳轿车,对于开卡车出身的采莲来,开轿车更为得心应手。
在采莲的积极建议下,古之柳决定将来把总厂搬迁到分厂,当前分厂条件还有限,大型设备还没有到位,一旦各项基础设施完备,时机成熟,木炭厂总厂将搬迁至分厂的厂址。
采莲一直把儿子看作她的希望,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她希望给儿子最好的生活。采莲在县城的新房,所有家具都是采莲亲自挑选、购置的,大多来自妹夫的木材加工厂,都是高级技工打造的。
采莲在乡下的住宅也没有空着,通过古之柳的关系,批到了一块建设用地,在远离村子,靠近公路的边上,这块地前面是一大片树林,非常隐蔽。
她派人监工,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盖起来一幢二层的别墅式的楼,圈起了一个大院,将旧房子的所有家具和物件一件不留地搬到新楼里。
这处新址的建设花费了采莲大部分的积蓄,也耗费了她不少精力,古之柳认为采莲修建这处房屋,对于采莲来几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只能明采莲还是具有浓厚的农村情节。
到了子祥入学的日子,采莲开车带着儿子来到学校,那个时候,除了公共用车,能够开车的人寥寥无几。开车送孩子来学校的家长,更是屈指可数。
在学校门口,采莲停下车,还没有到报到时间,学校校门还没有开放。来报到的孩子和家长在学校大门口排队起了长队,等候进入校园。几个受到特殊照鼓孩子,悉数通过旁边的侧门走进校园。
采莲母子则规规矩矩地排队等候,夏日的阳光很足,子祥在村子里无拘无束惯了,根本受不了这种约束,直接向侧门跑去,门卫拦住子祥,大声呵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这么不懂事,到处乱跑,你家大人呢!”
“你管呢,你是什么人,还管我!”子祥大声。
门卫在这么多学生和家长的面前,被一个孩子数落着,十分气愤,“家长呢!还想不想上学了!年纪就不懂规矩,家长也好不到哪去!”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孩子不懂事,我给您赔礼了。”采莲赶紧跑过来。
“看好孩子,别乱跑,哪有你这样的家长,赶紧排队去!”门卫用尖刻的语气,试图为自己找回些面子。
采莲带着孩子回到队里,这时候她原来站队的位置已经被别人占了,“你们占到后面去!”刚才那个门卫走过来喊道。
“妈妈,咱们原来不是站在这里的吗,为什么要站到后面去?”子祥看着妈妈。采莲压了压心中的火气对看门的门卫:“师傅,我刚才去找孩子了,原本站在这里的。”
“对,你原来是站在我前面的,你加进来吧,我刚才看见你去找孩子了。”站在后面的人证实道,着那个人往后退了退,给采莲留出了位置,示意让子祥她们娘俩加进队伍里来。
“这个可不行,走了,再回来就得排到后面去,都不按规矩,不就乱了吗?”门卫把他手中的那点权力发挥到了极致。
终于,采莲忍不住终于爆发了,理智告诉她没有必要和这种人纠缠,她是通过农具厂林东飞的介绍,认识这个学校校长的。
县实验学校是县里的重点学校,采莲为了能够让儿子入学,下了很多功夫。两年来,她为学校捐献许多教学用具,还有捐献能够装备一个实验室的整套实验设备。校长承诺,只要采莲儿子的户口办进县城,上学没有任何问题。
今,采莲算是遇到了人,在子祥面前,她必须强势出击,给孩子树立榜样,不能让让志。
“师傅,其实,我站在这里也没有太大意义,是你们学校的一个老师让我到这里等着,我们还没有接到录取通知,她让我到门口时候,给她打个电话。你这快要开门了,我想给她打个电话。”采莲语气柔和地对那个门卫解释道。
“我们这儿电话不对外,没有录取通知,你来干什么,快走,我这儿正事都还忙不过来呢。”门卫不耐烦地,他觉得一下子高大起来,强烈的存在感让这个门卫语气更加强硬。
“好吧,你辛苦了,哈哈......”采莲冷笑道,门卫回到门口,回头不停地向采莲这边张望着,他看着这个开车送孩子上学的女人,心里有种不踏实的感觉。
采莲拉着子祥回到车上,踩下油门飞快地向农具厂开去,到了农具厂门口,采莲顾不得车上的子祥,直接跑进门卫室,她开始愤怒了......,她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采莲了,这是他进城后第一次与人发生冲突。
这个厂子的人对采莲都非常熟悉,门卫从来不拦她,采莲在这里和在木炭厂一样来去自如。
她来到门卫室拿起电话,拨通了县实验学校校长室的电话,采莲简单的把刚才的情况明一下。“陈校长,现在气非常热,我担心孩子会中暑,是不是提前把孩子们放进来。”
“你的对啊,我现在就打开校门,放孩子和家长进教室。”陈校长觉得采莲的建议非常有道理,“采莲你把车直接开进学校,我和那个门卫一声。”
采莲回到车上,看见子祥已经满脸汗水了,她连忙向子祥道歉:“子祥,妈妈着急,没带你下车,我把窗户打开透透气,都是那个坏叔叔弄得。”
“妈妈,你再不回来,我就要晕了,我不想在这儿上学了。”子祥突然跑下车呕吐起来。
“子祥你可能中暑了,感觉怎么样?”采莲焦急地问道。
“吐出来,好些了,都是那个叔叔不好,害得我中暑,我不要在这念书了,我想去姐姐学校念书!”子祥哭着。
“嗯,子祥你多喝些水,听妈妈的话,这个学校比姐姐那个学校好,只是那个叔叔不好,妈妈联系校长了,不用怕他,咱们现在就回到学校去。”红艳开车朝着学校方向驶去,再次回到学校,门口已经空无一人,孩子和家长们都已经进入教室。
门卫的态度也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恭恭敬敬地打开大门,点头示意让采莲开进去,采莲直接把车开进校园。
办理完了入学手续,按照分班名单,采莲把子祥送到班级。按照惯例,班主任需要组织本班学生宣贯校规要求,进行新生入学教育。
采莲离开班级,来到了校长室,把几瓶特产野生蜂蜜,当做礼物送给校长。
“陈校长,我想再捐赠两套实验设备,不知道学校是不是有需要?”为了子祥,采莲决定再次出手。
“欢迎啊,当然欢迎了,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学校资助。”陈校长拿出了一份空白的捐赠书,填写上捐赠事项,递给了采莲。
“您看看,如果没有什么异议,可以在下面签个字。”采莲毫不犹豫地在捐赠书上签下了自己名字——冯采莲。
“这个是学校出入证,你放在车上,这样你可以随时开车出入学校了。”陈校长拿出一个印制好的出入证,递给了采莲。
“谢谢校长,今厂子里还有事,先走了,麻烦校长照顾好子祥。”采莲显得底气十足。
“一定一定,子祥这孩子聪明,好好培养将来能成大气,有你这样优秀的妈妈,子祥前途无量啊,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必将更胜一筹。放心吧,子祥就交给我来照顾吧。”校长承诺道。
学校建校以来,还从未遇到过这么大手笔的捐赠。这让陈校长对采莲刮目相看。
这次捐赠是在陈校长在任期间获得的,这比那些获赠的锦旗更能明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也会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维护好和采莲的关系,对于陈校长来至关重要。
采莲第一次被人这么夸赞,感觉自己有些发飘了,她前脚刚走出校长办公室,陈校长就追了出来,“请您留步,如果您方便的话,我可以带您去见下班主任,子祥现在应该还在教室里。”
走廊里到处是出出进进的家长,采莲在校长的带领下,挺胸抬头,目不斜视地在人流中穿梭着。
此刻在她面前其他人都变得渺了,仿佛她人生到达了一个新的巅峰。来到了子祥的教室,入学教育刚刚结束,孩子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走出教室。
“校长您来了,找我有事啊。”班主任郭老师看了看校长旁边的采莲。
“这个是县里木炭厂的冯采莲厂长,我刚才查了下,她儿子子祥在你们班,冯厂长平时工作忙,你这边要多给关照关照。”校长想在采莲面前体现出自己对子祥的重视。
“好的,需要照鼓孩子,我一定会照鼓。校长没什么事,我先送孩子们下楼去了。\\\"郭老师平淡地。
“徐子祥是不是现在就和你走。”老师扭头对采莲。
采莲被老师这么一问,感觉从空中又回到霖面,原来自己在老师眼里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家长。
“对,让子祥跟我走吧。”采莲被动的回答道,心里很是不爽。
“徐子祥!你跟妈妈走吧。”老师把子祥交给了采莲,带领孩子们向楼下走去。陈校长看出了采莲脸上不悦的表情。
“这个班级人数比较多,今分班还没有完全定下来,这样我带您去看看马老师,马老师年轻,教学能力强,子祥可以分配到她那个班去。”陈校长不愧是工作多年的老校长,思维敏捷,办事老道。
陈校长带着采莲和子祥来到一年二班的教室,教室里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正在擦黑板,看见校长走进来,主动走上前。“校长,您来了,这位是?”
“这位是县里木炭厂的冯厂长,我们学校刚刚接受了冯厂长的个人捐赠,冯厂长给咱们学校初中部,捐赠了两套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设备,解决了咱们学校的燃眉之急啊。”陈校长担心再出现什么节外生枝,详细地向马老师介绍了采莲对学校的贡献。
“感谢冯厂长对我们学校的贡献。”马老师微笑的主动和采莲握手,这和郭老师的表现大相径庭。
“马老师!冯厂长的儿子徐子祥,原本分在郭老师那个班,考虑到郭老师那个班学生比较多,我决定把徐子祥放到你班,冯厂长平时比较忙,就得辛苦你了。”陈校长隐讳地透出自己的意思。
“放心吧,陈校长!冯厂长对咱们学校的贡献功不可没。把自己的积蓄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来,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啊,子祥我一定会照顾好的。”马老师摸摸了子祥的头。
“好,那就拜托你了。”采莲心里平衡多了,脸上浮现出了笑容。
采莲在校长和冯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教学楼,来到汽车旁,还是那个门卫,他主动给采莲拉开车门。采莲和子祥与校长、老师挥手告别。
离开了学校,采莲并没有把儿子带回农村老家,农村的那个家,从现在起,注定成为了过去,他把儿子直接带到了县城的新居。
一进门,子祥就发出惊呼,“妈妈,这里就是咱们的新家啊,真漂亮啊!” 子祥看见房间的漂亮的家具,兴奋地在房间里跑跳着,到处是他不曾见过的东西。在客厅的正中间摆放着一台崭新的电视机。
“祥子,我们以后就住这里啦,不再回去了好不好。”采莲看到兴高采烈的子祥,忍不住流出眼泪。她知道,自己这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给孩子创造了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她不会再让孩子们受苦了。
下午,秋生接到了采莲的电话。采莲告诉秋生,已经为子祥办完入学手续,搬到城里住了。秋生可以选择住在农村家里,也可以选择住在县城。让秋生在女儿休息的时候,带她到县城的家里,以后女儿就在县城的家里住了。
采莲购买的新房,是县城新盖的新式住宅,有六层,采莲买的是第二层,最大面积户型。有四间卧室,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单独的房间。
在他们的新家,采莲和秋生的房间是分开的,而且房间被安排在走廊的两边,中间是儿子和女儿的卧室。
他们的分居已成事实,采莲不想修复,也没有必要修复他们之间的感情,索性就顺其自然。这种距离感,让他们渐行渐远。
喜欢祥子的一生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祥子的一生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