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汉成帝建始三年,前30年,数百流民占据长安南山作乱。
造反头领提出反的口号是:“杀贪官,诛污吏。”
他们夜袭县衙,杀死县令,打开粮仓放粮,气焰十分嚣张。
这可把成帝气坏了,“奶奶滴!子脚下也不太平。”
成帝召来朝议,此时太守傅刚自请出兵剿匪,成帝准奏。
“弘农太守听令”,
“在!”
朕委任你为中军校尉,率一千多官兵进山剿匪,不得有误。
“喏——”
傅刚领命而去。
风云骤起,南山成了朝廷关注的焦点。
剿匪队伍在傅刚带领下进了山。
他以为不就几百上千的流民吗?有啥不好对付的!
可实际一上手,不是那回事。他哪里知道这些流民和当地黑社会勾结在一起,
取长补短,战斗力和谋略增加了无数倍。
另外山中的流民走山路如履平地,他们和朝廷官兵玩起了捉猫猫。
你来我们就跑,你走我们就扰,朝廷官兵疲于奔命,看得见逮不住,干着急。
结果一个多月,傅刚剿匪没有任何效果。
成帝复派京兆尹马彪率军剿匪,依然没有效果。
气得成帝整骂娘。
这时王凤想起了王尊,“这家伙很厉害,不怕地不怕。何不起用此人?”
于是王凤推荐王尊去剿匪。
成帝也知道王尊的大名,于是点头同意。
当时王尊还是平民一个,不是被罢了官了吗?
成帝任命王尊为谏大夫,守京都尉,行京兆尹事。
哈哈,这官职不低了。
这是王尊第五次走马上任。
乖乖,他破了西汉官员复出的记录,不,在历史上这种人也不多见,让朝廷又爱又恨!
王尊三月率军进山剿匪,到10月,金秋来临之际,聚众造反的流民被他彻底平灭。
看到了吧?这就是水平,这就是能力,不服老王不校
一个月后,成帝升任王尊为京兆尹。
三年后,王尊因遇到使者时行为失当,没有礼貌而被再次罢免了官职。
当时御史大夫张谭落井下石,报复王尊弹劾之仇,“上奏王尊暴虐的性情没有改变,
对外大话,对上级傲慢无礼。”
但当地的官吏和百姓都对王尊被罢免深表同情,上万言书为王尊求情。
当时长安的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上书汉成帝,“皇上,王尊是忠臣,是能臣,要重用人才啊!”
成帝有所触动,复任命王尊为徐州刺史,不久又调任东郡太守。
看到了吧?王尊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他的升迁伴随着罢免,罢免伴起用,兜兜转转,好像一个怪圈。
所幸最后王尊死在了京兆尹任上,为他这不平凡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王尊,奇人也,那些自以为三上三下的官员很牛批,与王尊相比,都是渣渣!
……
匡衡在民间,因“凿壁偷光”的故事声名显赫,其实他为官十分不堪,尤其是晚年。
建始四年(前29年),匡衡因见风使舵弹劾佞臣中书令石显,被王尊状告其不作为,马后炮,势利热等罪名。
匡衡心虚汗颜,请求辞职回家,成帝极力挽留。
翌年,匡衡被封为乐安侯。
由于其封地文书载明的土地数目不详细,与当地临淮郡发生了土地争端。
其封邑原本有41万亩土地,有人告发他多占了四万亩,
后又因其子匡昌醉后杀人,被捕入狱。
他的次子,匡昌的弟弟仗着父亲是丞相,预谋结伙劫狱营救,结果事情败露被捕。
诸多事情让匡衡惶惶不安,自请免冠待罪。
成帝继位后,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匡衡被贬为庶民,返回故里。
不几年,病死家中,卒年65岁。
匡衡死后,丞相一职由光禄大夫,左将军王商担任。
王商,涿郡蠡吾县人,今河北博野县人。
他是汉宣帝刘询生母王翁须的侄子,王翁须是史皇孙刘进的妻子。
按辈分来,汉成帝刘骜,得叫王商一声表叔,属于外戚。
还有一层关系,王商和史丹是姻亲关系。
史丹的女儿嫁给了王商的儿子。
史丹是太子刘据太子妃史良娣的侄子,是另一外戚。
卧靠!看到了吧?汉成帝继位后,他爹平帝刘奭,给儿子留下的班底都是外戚。
哈哈!这还不算过分的。
汉成帝在母亲王政君撺掇下,于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
封其舅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
五人同日受封,世称为“五侯”,也称王氏五侯。
提醒一下,此王商和前面的丞相王商,是不同的两个人。
此王商是汉成帝的舅舅,皇后王政君的弟弟,王禁的第五子。
王氏家族权势不断壮大,最终导致了王莽篡汉称帝。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话接前言,回丞相王商。
王商不同于王政君兄弟们,成帝的舅舅们“霍霍”大汉朝,
而丞相王商忠于汉朝。
所谓忠奸势不两立,你双方能不发生点事吗?
王商荣登丞相之位,大将军、大司马王凤登门拜访,无非就是套近乎,拉拢王商。
王凤开门见山道:“丞相,一笔写不出两个王来,以后只要咱俩团结起来,朝中还不是咱俩了算?”
王商义正辞严道:“你身为大将军大司马,拜访我这个丞相有点不妥吧?
有啥事明朝堂上就是了!”
王凤吃鸡大窝脖,闹了个大红脸,悻悻而归。
建始三年(前30年)秋,长安城百姓纷纷跑上街头,惊恐万状议论道:
“哥几个,听了没?过几要发大水,大水漫过城楼,赶紧准备逃吧!”
百姓不知真假,不知该怎么办?
逃,谈何容易,家里东西咋办?
不逃,一旦真的发生,非死不可!
朝廷也不知道咋办?古代没有气观测,无法预知。
汉成帝立即召集公卿大臣商议对策。
此时大将军王凤出班奏道:“陛下,水火无情,不管真假,应该早做准备。”
“大将军,你的意思是发大水的概率很大?”
“陛下,很有可能,这几年象异常,不得不防。
微臣建议多准备船只,提前让后宫女人上船躲避。
还有,通知百姓登上长安城墙,以躲避水灾。”
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
这时有一道声音传来:“陛下,微臣反对!”
众人循声音一看,是丞相王商。
“陛下,自古即便是再无道的国家,也没有大水突然漫过城郭的时候,商纣王无道吧?没有爆发过特大洪水。
况且如今下承平,四海安定,怎么会无端发起大水呢?
陛下,微臣认为这一定是谣传。在这种敏感的时候,陛下一定要稳住心态,
如听从大司马的话,下令让百姓登上城墙,反而会助长谣言,制造混乱!请皇上三思!”
汉成帝一听,有道理,皇宫乱,百姓更乱,于是打消逃走的念头,心中也就不再恐慌。
过了许久,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就慢慢恢复了。
事后经过调查,确实是谣言,成帝把制造谣言的祸首斩首示众。
成帝对王商力排众议很是赞赏。
王凤因此事而十分羞惭,心中暗骂王商不随大流!二人心生嫌隙。
喜欢汉朝兴衰史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汉朝兴衰史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