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有写完信就急慌慌出门往邮电局去了,许凡还在想铺面的问题。
不如把自己住的屋子后墙打透,做个门面,原来是舍不得毁掉一间房,把门开在凉坐房夹道。现在要是把后座房堵上,改成住房,把自己住的屋子磊个过道改成门,另外部分做铺面怎么样呢?
虽然外面胡同也不算宽,但起码过汽车不成问题,再把院子盖几间棚子,那些东西好歹也能有个地方放,等老爸回来商量一下如何。
许明有回来听后,摇头不同意,许凡问为什么?许明有“修理铺不能在咱这地方开,真要找房子就去别的地方,这里……革委会那几个东西对咱们家那是分外关照。”
“别动墙了,就是开修理铺他们也会从中搅合的开不成,那帮孙子啥成色我一清二楚。别忘了,咱家原来出入的垂花门,就是……那谁……带人给堵上的。要不是你爷爷把房契交的早,恐怕就这跨院咱也住不成,就这他们还嫌弃咱家住的宽敞,要咱们再让出两间房来……最后还是区里发话,他们才罢休的”。
许凡听了无奈道“那怎么办?总不能大伯来了,去大街上东躲xZ摆摊吧!”
许明有道“我晚点就去找站长,问他有没有门路。实在不行那就想办法去别处买,反正咱现在手里有钱……”
“老爸这话听着霸气”许凡赶紧奉上马屁道。
第二许明有上班去了,自行车他没骑,嫌招摇。
许凡吃过早饭,骑着自行车试了试,觉得这28大杠忒高,他骑着费劲。再组装的话,最好服老爸攒辆26的,自己骑着不费劲。
闲极无聊,他溜达着准备去信托商店逛逛,要有合适的就淘块手表来,家里就一个座钟,出门没的带,估时间主要看日头行走位置,有什么急事想知道几点立刻抓瞎。
信托商店,京城人习惯叫委托商店,顾名思义,里面的货物都不是商店的,而是别人委托放在这里卖的。只要是有正规手续的东西,基本上什么都可以放到这里卖,大到成套的家具,到一个耳环。那具体怎么委托售卖呢?大概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就是由商店出钱,先把拿来的商品收购,然后你就别管人家再卖多少钱了。
第二种就是由和商店的工作人员共同对商品进行一个评估,最终定下一个价格来,然后放到商店里卖,卖出去了,要交一定的费用给商店,卖不出去再重新商量新的售出价格。
一般拿到这里卖的东西都是比较贵重或者量大的,否则卖了半还不够手续费钱,没人和你捣这个乱。
许凡印象中东四大街就有一个委托商店,他晃悠着准备去哪里碰碰运气。
为啥是碰运气呢?因为这里经常有一些比较超值的货物出售,大概是某家人由于急用钱,不得不把家里的值钱东西拿来卖,还有就是不知道其实际价值,也拿出来卖了。但是这种情况不是有,来这里淘好东西的也不是一个人,所以能不能赶上,就得看命了。
东四这个信托商店铺面就一间屋子,100平米左右,冲着大街的是两扇门和两扇窗户,剩下三面靠墙全是一人多高的货架,货架前面是玻璃柜台,里面放满了各种待售的商品。
屋子中间的空间也没浪费,堆着不少大件商品,基本都是家具一类的,大衣柜、橱柜、衣架、沙发什么的都有,大件在底下,件往上摞,都快顶到屋顶了。
“这破沙发的弹簧都鼓出来了,也敢卖40!穷疯啦!”围着屋子中间的家具堆转了多半圈,许凡啥有价值的玩意也没发现,稍微看上眼的就是一对单人皮沙发,外观看着不错,皮子挺滋润,可是一坐上去才知道,里面的弹簧已经不成了,鼓的鼓、瘪的瘪。
转了半也没什么看上眼的东西,失望地出了商店门,他决定再往另外一个地方看看。
逛了两家店,没任何能看上眼的东西,看来东四这边不行,都东富西贵,他打算去西单看看。
转公交车,到西单下车,西单商场旁边就有一个委托商店,他进去没多久,就见了不少好货色。
看到了2件裘皮大衣不错,但是他不懂毛皮,不敢轻易下手。再买了给谁穿。
走到一个柜台,见里面有一块40年代产的劳力士男表,全钢表链,保养得还不错,只卖80块钱。这可是好东西,现在就是一块上海表,新的也卖120块钱一块。
这东西不容易碰到,见到了就是缘分,于是他赶忙冲两个在闲聊的售货员道“这块表我要了,麻烦给开个票吧!”
售货员看许凡年纪轻轻的,就轻蔑道“看清楚价格,这表可不便宜,你家大人呢?最好让你家大人来”。
“我们家的事情我了算,家里买东西都是我买,您先给我开票去吧!”许凡着话,从兜里掏出钱来,数出八张甩在柜台上。
手表买了,他心满意足往家回。委托商店里有不少旧画旧书,标价都不低,他不懂这些东西价值,没敢买。
他前生跟的大哥,主要倒腾墓葬物品,还多是生坑东西,对于其它的,如瓷器,书画,漆器,他都是闻其贵,但贵在何处,他是不太懂的。就算后来专门学习过这方面内容,他也不算行家,那几件家具还是在博物馆见过,知道价值不低。
像手表一类的,他就是离开大哥后自学过一段时间,像什么手表,相机,烟斗,派克金笔……,所以一见到铭牌上写着劳力士,立刻,毫不犹豫买下。
许明有对他乱花钱很有意见,嘟囔道“特么的新手表你不买,这旧表你就敢花八十买了,手表票家里就有,这钱花的……真是败家玩意!”
许凡要给他买块新表,许明有拦住不让,不用。其实还是心疼花钱,穷惯了,就是有钱,也还是能省则省,不舍得乱花钱。
许凡问事情怎么样了?许明有道“自行车晚上给站长送去,不要票150块,他乐疯了,等晚上去就和他那事儿,估计差不离”。
许凡再攒俩26自行车,许明有不同意,攒就攒28的,26的是娘们骑的,爷们儿都骑28大杠。
许明有暂时没计划再攒自行车,等哥哥许明远回来再,他上班不远,不需要。其实最主要是怕招摇惹人羡慕嫉妒恨。
家里放着一万多块钱,招摇过了容易招贼。许凡让他把钱存银行,他死活不同意,容易暴露。许凡无奈只好随他去。
接下来几,许凡没事就往附近的委托商店里跑,东四、东单、西单,安定门、东直门这一片都让他跑遍了,还真让他找到了几样好东西。一扇硬木的屏风、40年代的派克金笔、20年代德国原装的徕卡相机。
起这相机,它其实一直就在委托商店的货架上摆着,但是许凡开始并没发现,因为它外面还有一个皮套,许凡只知道它是一台相机,但并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的、什么型号的。
有一次许凡又去逛委托商店的时候,售货员在打扫货架上的卫生,就把所有的相机都拿下来放到了柜台上,这时他看到皮套的底部印着leica的字样。
开始许凡也没在意,只是出于对这个着名照相机品牌的好奇,才打开盒子准备随意瞻仰一下就算了,6、70年代的老徕卡放到后世里并不太值钱,因为产量比较高,国内少见,但是欧美国家很多。
这架照相机的镜头焦圈和快门包括过片扳手都和保险柜上的密码锁一样,一看那个外观就有一种古老的味道,而且那个手感太压手了,和这时国产的海鸥、友谊照相机完全不是一个感觉,这让他的好奇心再次泛起。
于是他又仔细翻了翻,在那个硬皮外壳底部居然找到了一张英文、德文双语明书。
许凡英文凑合能看明白,大概把这份明书看了一遍,他立马掏钱把这架照相机买了下来,因为他看到了生产日期,1923年!就算这架相机坏了,放到后世也是一件精品,别拿出去卖,就算是徕卡的厂家,也会出高价回收的。
其实这也不算是捡漏,这时一架全新的海鸥205\/135照相机才卖60块钱,而这架老徕卡的售价也是60,按照当时人们的观念来,一点儿都不便宜,甚至都有点贵了。
不过这只是按照物品本身评估的价格,这时绝大部分人还没有收藏和升值的观念,并不了解什么叫附加值。
在这个年代买东西有一样非常让人舒服的地方,那就是省心,不论是什么商品,都是高保真,商品上写的是什么,就是什么。
你根本不用去考虑这玩意是不是A货、是不是高仿、是不是山寨的,百分百是真的,想买到假货难于上青。
喜欢凡人小传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凡人小传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