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凡随陆雅静来到张秀夫办公室,发现所长竟然站在门口等自己,顿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好,我没看错人,好样的许,本以为十时间你最多写出个中篇,没想到你弄出来一部质量很高的长篇来,虽然我还没看完,但从看过的十几章看,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张秀夫拍着许凡肩膀微笑着。
陆雅静“啊”了一声道“呐,许十时间竟然写出一部长篇!太了不得了,所长,这下你该高兴了吧!”
张秀夫点点头道“高兴,高兴,高心都不知道怎么夸许好了”。
等许凡坐下后,张秀夫道“看来困扰我们的稿件问题解决了,我看许这长篇字数大概有十二三万字,我们可以分三期,上,中,下发表,这样以来起码可以不用考虑半年稿子问题。”
“诗歌也好,都不知道你子还有这诗歌水平,我看你写的这首诗歌可以达到开宗立派水准,难得啊!”
“你,你一个经济系毕业生,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文学修养呢?你要是文学系毕业……那能厉害到啥程度!”完,张秀夫哈哈大笑不止。
高兴之下,张秀夫决定发表许凡一篇,一首诗歌,一篇散文。三人合计了一番,创刊号稿件基本可以编辑了,还有最主要的那篇报告文学植入广告事宜,也交给许凡处理,有什么问题他来担。
许凡思量一会儿道“所长,我看有必要再拉根线,装个专用电话,一担我们刊物发行,肯定要在刊物上留下我们地址电话,以供读者反馈,投稿用”。
张秀夫道“好,下午就安排后勤科去办,我看旁边耳房还空着,就把电话装那屋里,再安排两个人专门接听电话,收发信件”。
趁着领导高兴,许凡用张秀夫办工桌上电话开始联系那篇报告文学写上的主人。
联系方式是约稿作者提供的,他和姜白认识,觉得姜白放弃回城,扎根农村办企业是很值得歌颂的,于是就写了这篇文章,正好陆雅静联系他约稿,就把文章给了陆雅静。
这年代电话需要中转,等了半才接通姜白罐头厂电话。
许凡把意思告诉接电话的人,对方厂长就在京城,等下就通知厂长,看他什么意思。于是许凡留下电话号码就挂了。
第二,姜白电话就来了,张秀夫接的,但具体他讲不清楚,于是把许凡叫过来交涉。
许凡大致一,对方立刻明白怎么回事,马上到单位交谈。
不到中午,姜白就带着两个人过来了。许凡一见,此人年纪大约二十五六岁,身材不高,稍显粗壮,穿着干净,未话先笑,他本能觉得这个人不简单。
当着张秀夫的面,许凡详细了植入广告事宜,姜白沉吟片刻道“要是加上你的插页……需要多少钱?”。
许凡看看张秀夫,张秀夫瞪他一眼,扭头不吭声。
许凡只好道“我们是新刊物,第一期创刊号预计发行三万册左右,反响好了再增加发行量,如果要加插页广告……两万你看如何?”
张秀夫一听许凡张口问人家要两万,立刻睁大眼睛看向许凡。
这时期张秀夫这种级别,月工资不过两百来块钱,两万块钱能顶他近五年工资,怎能不让他惊讶。但他毕竟见过大世面,心里惊讶,脸上倒是没表现出过多表情。
姜白和两个手下合计一番后,道“两万可以,但插页我需要彩色纸张展示,就这一个要求”。
许凡道“彩色插页再加两千,因为彩色我们需要多道工序,人工成本也高”。
姜白道“那你要保证发行三万册”
许凡笑道“这个没问题,虽然我们是新创刊杂志,但光铺满全国就需要大约三万册左右,这还不包括我们文化系统内部消化的五千本,你放心吧!”
姜白:走账户还是现今?
许凡看看张秀夫,这次张秀夫道“最好是现金,走账不方便”,其实他也知道账上凭空多出两万来块钱……这特么和上级不清楚啊。
姜白听后,看看旁边人,那人立刻从包里掏出两大捆钱,又拆开一捆拿出两沓,起身放到桌子上。
这时候最大面值是十元,两万两千元,张秀夫点了半才点完,随后拉开抽屉给开了个收据,盖上公章,交易完成。
许凡把文章给姜白看了一遍,姜白提出来几个改动地方才走。许凡请他吃饭,姜白谢绝了。
许凡又道“姜厂长朋友多,有意要发布文章广告的朋友还请给介绍介绍,我们可以提供量身定制”。
姜白道“等你们刊物发行后,我肯定给朋友介绍,这点请放心”。
姜白走了,张秀夫望着桌子上的钱静静发呆。这就收两万?看人家那架势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给的那叫一个豪爽大气。
其实他们刊物定价是物价局定的,他们没有定价权,每本定价1.05元,原则上数点后面是他们收入,发行三万本全部卖完,他们能收入1500元,本来觉得1500就不少了,这在当时算是单位大笔创收了,没想到许凡一个建议就……张秀夫觉得自己现在有点思维混乱。
稿件定下来,接着就是充实内容,许凡和陆雅静两个人从约稿中挑出一些能看的,用了两时间把第一期内容编辑完成。
张秀夫审看完后,要求许凡尽快把插页广告整出来,所有事情搞完后,还要报主管部门审核通过。
这时候就显示出陆雅静的作用来了,她毕竟办过诗刊,流程熟悉。等姜白把资料照片寄过来后,陆雅静带着许凡用一个星期才把插页内容整好。
刊物定了十一发行,他们需要再九月一号前把审核好的样品给印刷厂送去,印刷装订好,还要送到邮政,这样才不耽邮政系统准时发校
八月十五号,张秀夫接到主管部门审核整改意见:插页不合适,建议删除。
张秀夫和许凡商量后,直接去找他的老领导,老领导看后颇为认可,提笔签了准预发校审核部门一看有大佬批示,立刻放校这就是华夏特色,有人好办事!
第一期送出去印刷后,许凡和陆雅静就开始第二期刊物编辑工作。有了许凡写的和散文作为近几期内容,下来工作就没那么紧了。
陆雅静负责诗歌,杂记,散文收稿,她还想让许凡写诗歌,许凡拒绝了,诗歌还是联系各大学文学团体征收的好。陆雅静撇撇嘴,也只能上各个大学联系去了。
闲下来,许凡静静思考往后的路该怎么走。
张秀夫获悉他还不是党员,就让他写入党申请书,看来所长是有意照顾他入党。
入党他不反对,在这个时代,他要能入党也是件好事。
但他本来的打算是不想上班的,他想赚够钱直接躺平养老!
赚钱基本上都按他前生记忆实现了。不管是去沪城倒卖认购证,还是买四合院,收古玩,这些都略有成。
仔细想想以后……他有些迷茫。前世看穿越重生主人公,全球收割财富,各行各业无有不通,无不手到擒来,真是神仙般手段。
但他作为重生者,觉得那些离他太远,就是先知未来轨迹,他也自认为没那水平。
前世最熟悉的行业也就是倒卖文物,还特么不精通,属于半吊子水平。
现在能有机会走上另外一条路,诱惑还是很大的。行不行试试呗!他心里有了决定。
许明有获知上级有意处理琉璃厂收购站点,托老站长去打听。
老站长去一问,还真有这么回事,原本那地方是个臭水坑,解放后区政府把水坑填平后给了物资公司,面积不大,约有一亩多地。
到出售,领导不敢卖给私人。这年代领导都谨慎,处处心,生怕任上出问题。
许明有有准备,给老站长过他哥哥是个体户,有政府颁发的工商执照。
老站长有个体户想买,公司领导答复要和区政府汇报,看政府意思。
许凡听老爸一,去了朱家溍老先生家里,请朱先生帮忙。
朱家溍其实最讨厌这种事情,但许凡死皮赖脸纠缠不休,他只好托朋友去区政府试探。
朱家溍朋友身份不一般,给区政府某主管领导打了个电话,事情成了。但要求许明远不能建楼房,最高两层,必须按古建筑样式建房,要和周围建筑保持一致。
许凡和大伯一起去办的手续,买入价五万元,这在现今来算是价了。
晚上在许明有住处吃火锅庆祝,许凡给大伯,姑讲了他的打算。
“那地方我准备在临街建两层商铺,看面积能建五间铺子,以后那里有可能变成文化用品一条街,这点我有把握,毕竟荣宝斋和一些文玩老字号都在那街上”。
“后面院子全部建成仓库,配合商铺租赁,要是大伯,姑有兴趣,可以参加进来”。
“那需要多少钱?”姑问他。
许凡道“加上大姑和我,每人购置费一万块钱,建房最后再算,估计每人需要……三万左右,对了,问问表哥参与不参与,毕竟大姑联系不方便”。
姑道“军子好长时间没见了,也不知道野那儿去了,要不我待会儿再去看看吧!”
许明远对妹道“算上吧!算大姐的,不用去找军子了,大姐不易,也不要她出钱,她那份……我和你二哥出了”。
喜欢凡人小传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凡人小传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