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

大罗罗

首页 >> 崛起之第三帝国 >> 崛起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十国行周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逆天明末三十年 袁阀 三国幼麟传 盛朝霸业 重返后金总部 我为公子扶苏,打造大秦最强盛世 大明日不落,开门,自由贸易 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
崛起之第三帝国 大罗罗 - 崛起之第三帝国全文阅读 - 崛起之第三帝国txt下载 - 崛起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1035章 慈父,我们已经尽力 五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时间在一点一滴的流逝中终于走到了5月6日的傍晚。在这一刻,在莫斯科州北部,沃洛科拉姆斯克-拉马河-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之间的这块三角地带周遭。双方的几十万全副武装的军人和数千辆可以开动的坦克、突击火炮、自行火炮和装甲车,还有几千门大炮和火箭炮,都已经进入了临战状态。

苏联红军的军官、士兵和政工人员,在中午的时候,已经从临时架设的高音喇叭中聆听了伟大领袖斯大林的演。斯大林在演中宣称苏维埃祖国的命运和Gc主义事业的成败在此一战,呼吁所有的红军官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战斗。

用来鼓舞士气的还不仅仅是领袖的演,实实在在的激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也在5月6日的战前动员中采用了。

布尔什维砍大门敞开,每一个连队的阵地上都展开了鲜红的党旗,所有递交过申请的战士,现在都站在党旗前面宣誓,他们从这一刻起,都是布尔什维砍的预备党员了!

除了位列人生三件大事之首的入党之外,提干的指标也一把一把的撒了出来。凡是已经入党而尚未提干的同志,在5月6日这一也都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干部,如果……如果布尔什维砍和苏联还有未来,他们也能生存到那一刻,无疑都将是人生的赢家。

而轮不到入党和提干的战士,在5月6日也不会两手空空。各种各样的奖章,革命军人成分还有宝贵的莫斯科户口,对于将要参加反击的战士们而言,都是按需分配的东西了。

需要,就能拿到!

另外,官兵们在上战场前还得到了一份最实在的奖品——一大杯伏特加酒外加一份可口的晚餐。

5月6日傍晚,就在战士们刚刚度过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个白,开始享用可口的晚餐的时候。大批大批煞风景的蓝帽子已经出现在了准备参加第一波进攻的战士们眼前了。仿佛是在告诉大家:你们正在享用的很可能是最后的晚餐!

用“蓝帽子”督战并不是红军常用的手段。因为红军的指挥员、政工人员本身就有督战的责任,再出动“蓝帽子”有点多此一举。

不过现在这一战关系到Gc主义事业的存亡,所以斯大林不得不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在给了Gc主义战士们一大堆“实惠”的同时,还从莫斯科派出了最可靠的内卫部队,分散到前线的各团。

另外,现在得到“实惠”的还不仅是保卫莫斯科的红军战士们。还有莫斯科州、加里宁州、图拉州、卡卢加州、梁赞州、弗拉基米尔州和雅罗斯拉夫尔州这些可能在短期内沦陷或沦为战场的地方的农民。

根据斯大林最新发布的指示,这些州的集体农庄将在1944年春播开始前全部解散,集体农庄的土地将会平分给农民——虽然斯大林肯定是当代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但也不等于他不知变通。

现在苏德战争已经打成了苏俄内战,和布尔什维砍唱对台戏的白俄反动势力都知道用《土改敕令》邀买人心,斯大林又怎么会继续在将要沦陷或沦为战场的各个州坚持不得人心的农业集体化?

至于分田单干是不是会对农业生产力造成不利影响,斯大林暂时也顾不了啦。

就在红军战士们怀着复杂的心情享用很可能是他们此生最后一餐的时候,在战场南线长达一百多公里的战线上面,突然绽放出大大的橘红色的火光,然后才是震动地的刺耳爆响。

这是270台“赫斯曼管风琴”车载火箭炮和270具41式箱式火箭炮(这是一种低成本火箭炮,火箭弹的口径为300mm,6发为1个发射单元,安装在带有导轨的铁质框架内,在阵地上架好,完成发射后可以收回也可以抛弃),还有上千台自行火炮、突击炮和反坦克歼击车(“猎豹”和“犀牛”)在喷吐火光。按照事先由侦察兵和飞机侦察确定的坐标射程。将火箭弹和炮弹投射出去。如果从空中俯瞰,就会发现下面昏暗的夜色中,突然出现了数千道飞舞的火龙,发出刺耳的呼啸声,狂暴的向前扑去,又突然化作了一团团巨大的烟团火球,最后就是距离的浓烟将一切地面上的物体全部吞没,仿佛发生了最强烈的火山大爆发。

这种气势看上去非常吓饶炮击主要火箭炮打出来,为了让第48装甲军能够拥有和苏军炮群对抗的火力。曼施坦因和霍特在莫斯科州北部的道路变得干燥坚硬后,马上抽调了5个火箭炮团和5个炮兵团增援第48装甲军。

5个炮兵团没有什么,不过是270门牵引式的150mm榴弹炮而已,根本打不出多少气势。可是那5个火箭炮团就厉害了,目前最新型号的“赫斯曼的管风琴”车载火箭炮系统是12联装的,270台火箭炮一次齐射就是3240枚130mm火箭弹。而41式火箭发射箱虽然是6联装的,但是打的都是300mm的大型火箭弹,270个发射箱齐射也能打出1620枚火箭弹。两种相加,一轮齐射就是4860枚火箭弹。全部都砸在了苏军南线攻击集群所部的前沿出发阵地上面。

集中火力打一边儿是第48装甲军军长巴尔磕决定,因为北线的苏军都在拉马河以北或以西地区,和德军的接触面就是沃洛科拉姆斯克以北的拉马河西岸的一段,虽然有可能是苏军突击的重点,但是在巴尔克看问题不大(沃洛科拉姆斯克被攻占的风险),因此他就把炮火急袭的重点放在了南线。

“怎么回事?炮击提前开始了?”

正在伊斯特拉的司令部内用餐的苏军装甲坦克兵元帅罗特米斯特罗夫听到外面传来的仿佛滚雷一样的爆炸声又些发愣,一时没有想到是自己的部队在挨炮击,还以为是红军的炮兵提前打响了呢。

“不,这不是我们的人在打炮,是德国佬!”

还是和罗特米斯特罗夫一起用餐的南线突击集群副总指挥比留佐夫的反应比较快,马上就明白是德国人在打炮了。2分钟后,他的判断得到了证实。

苏军南线突击集群的前沿突然遭到谅军猛烈的炮击!预备投入进攻的各部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该死!他们抢先发动进攻了!”他接着又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德国人想先下手为强!”

是先下手为强吗?罗特米斯特罗夫也有点发懵,他看看自己的参谋长伊万诺夫中将。后者也同意比留佐夫的意见,他对自己的上司:“现在应该立即进行炮反击,同时命令前沿部队立即展开防御。”

部队的防御姿态和进攻姿态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步兵部队的攻防形态差别巨大,想要进行转换非常麻烦。一旦罗特米斯特罗夫命令部队调整姿态,那么上半夜就不可能再发起进攻了!

不过罗特米斯特罗夫也不敢对德军可能发起进攻等闲视之——那可是神一样的对手啊!

“前沿部队立即展开防御,”罗特米斯特罗夫马上下令,“炮群进行反击,压制德军火炮。”

这又是一个在后来被认为是“大错”的决定,因为苏军南线突击集群的近2000门大炮和几百门火箭炮早就瞄准德军前沿了。现在调用其中一部分大炮和火箭炮去压制敌方炮群,需要浪费的时间可不一点半点——这不是摇动一下炮管子就完事儿的,为了防止炮群被敌方火炮反击或空袭,火炮一般是打上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就要转移的!

“什么?德国人先下手了?”

坐镇在红军参谋部地堡的朱可夫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南线突击集群挨谅国猛烈炮轰的消息。

他和同样坐镇在总参地堡内的巴甫洛夫互相对视了一眼,两饶眉头同时拧了起来。

担任中央方面军参谋长的科科佩夫接着:“总参谋长同志,罗特米斯特罗夫同志已经下令进行炮反击,还命令前沿部队展开防御。”

“卡图科夫的北线集群呢?”朱可夫问,“北线有没有遭到炮击?”

朱可夫没有在第一时间对罗特米斯特罗夫的处置提出不同意见,而是问起了北线集群的情况。

“没樱”科科佩夫回答,“北线司令部刚刚报告,他们那里一切正常。

卡图科夫上将还请示,北线集群是不是要按计划沿拉马河发起进攻?”

朱可夫想了想,点零头,对代表斯大林来坐镇的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巴甫洛夫元帅:“我认为北线集群应该按照计划发起炮击和进攻!南线集群……可以先守一守再。”

“好的,就怎么办!”巴甫洛夫重重点头,皱起眉头:“德国人主动进攻对咱们也没坏处,因为罗特米斯特罗夫同志指挥的南线集群非常强大,他们一定会狠狠打击德国侵略者的!”

喜欢崛起之第三帝国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崛起之第三帝国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装在盒子里的灵异故事 神豪从军训主播开始 太荒吞天诀 坐忘长生 我捡到了落宝金钱 王妃是反派 我有一尊炼妖壶 肥女争气后,童养夫又争又抢了 上位 成长,依稀在记忆的脸庞 金刚不坏大寨主 逆天神针,鬼医毒王妃 我成了后宫最大的反派 世界真的完美吗 魔女仙踪 一个神秘的梦境 戏说封神榜 一个销售员的自白书 登神 我在妖界努力上岸
经典收藏 浮生逍遥郎 农民将军 带着基地回大唐 大明日不落,开门,自由贸易 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华夏先祖屹巅峰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死字旗下:一个囚徒的逆袭 穿越从开荒开始 救岳飞建强宋 魔兽要塞 超级军霸 庶子风流 三国:乱世第一枭雄 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太平天国的末路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最近更新 绥阳 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 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 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 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 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 重生之项羽崛起 开局成死囚,不领媳妇就砍头! 陛下莫慌,臣弟无敌了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大秦:我爷爷是秦始皇 佣兵1929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我可能是一只假的奥特曼 请摄政王赴死 太子无敌 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 科举:启禀皇上,状元郎又发疯了 呢喃诗章 大明:寒门辅臣
崛起之第三帝国 大罗罗 - 崛起之第三帝国txt下载 - 崛起之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 崛起之第三帝国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