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韩铁城到宁化
马文升根本不屑于与胡聪多一句话。随即就退堂了。
这也是古今不用标准,马文升被人称为名臣,但是他的所做所为,根本没有将律法看在眼里。
有这更大的自由裁量权。
甚至可以,马文升根本没有什么证据的想法,而是按照自己的推论而判断的。
不得不马文升眼力老辣之极。
这才让他分析对了。
但是一旦分析错了,很有可能就是冤案了。
只是马文升这一番举动,没有一个人感觉有问题的,他们觉得本来就该如此。
韩铁城出去之后,与妻儿一番欢喜就不用了。
只是这事情到了这里还没有完。
第二日,津县令,就派人将韩铁城给叫回来,宣布了对韩铁城的处分,韩铁城熬了几年才达到的九品官帽,被一朝撤销了。
“大人,”韩铁城道:“这-------”
津县令冷哼一声,道:“别废话,胡聪不是你的副手,何差事不是你办的,弄成这个样子,都传到了巡抚大人那里,你还想什么?”
韩铁城听到这里,也是无话可。
只是退下。
他刚刚退下来,就见有人来找他,巡抚有请。
却是马文升。
韩铁城心怀忐忑,不知道巡抚大人为什么要见他。
马文升见了韩铁城,随口问道了几句话,韩铁城对答如流。马文升话题一转,道:“这个案子有津打行参与进去,我已经令下面人处理,你觉得津打行,能不能一网打尽?”
韩铁城微微一顿,道:“回禀大人,大抵是不行的。”
马文升道:“为何?”
韩铁城道:“城中帮派不少,最大 的还是漕帮与海帮,这些人都是一些力夫抱团而已,为了争夺上工,多次械斗,霸占码头与街道,不交钱,就不许停留,也没有人装卸。”
“大人要清扫,只需三尺文书,就足以令这两个帮派做鸟兽散,只是风头一过,恐怕要死灰复燃。”
“请大人明鉴。”
很多东西出现,是历史进度的一部分,在宋之前,也没有听过什么城市黑社会,更多是土匪豪强。而在宋代就有了城市黑帮,也就是无忧洞。
而在明代又有打校
这其实就朝廷对大城市管理的真空,被这些人给窃取了。
只要这些权力真空存在,这些黑帮即便打了一茬,还有一茬,永远都不会消失的。
而城市管理之复杂,很多时候都是难以面面俱到的。
马文升听了思索了一阵子,叹息一声,道:“不敢怎么,先打扫一下房间吧。”
这些打行太猖狂了,连官粮都敢动,不清理一番何以震慑宵,至于将来的事情,将来再办了。
其实这显露出一种趋势。
那就是大明经济发展的同时,人员流动加强,而社会治安也越发恶化了。
虽然,在此之前,大明的治安也算不了多好,只是不管怎么,大明城池之中,还是王法之地,但是随着城池越来越大,这个法,也越发受到了挑战。
马文升将话题转回来,道:“你知道,我为什么信了你的供词?”
韩铁城道:“属下不知。”
马文升道:“我信韩将军之后,不会做出慈有辱家名的事情。”
韩铁城立即起身,道:“韩某不敢有辱先父之名。”
韩铁城就是韩青的儿子,韩青战死与正统十四年,如果他没有死的话,而今大明军中高层有一席之地。
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个人。但是马文升当初还是举人,就在北京城之郑他才记得当初紫荆关之战事多么艰险。
马文升一看到了韩铁城乃是韩青之子,立即就不怀疑他。
他接着问道:“你怎么走这一途了?”
韩青战死的时候,军功并不算高。虽然追赠了一个爵位,但是仅仅是追赠,虽然赏赐了一些金银,但是并没有什么官职。
韩青的世袭军职,也在后来的改革之中,被去掉了。
韩铁城本来想上军校的,但是母亲死活不肯。无他,。她不想让儿子如他父亲一般。想让韩铁场考科举。
只是有一种东西叫做家学,科举可不是那么好考的,这才退而求其次。进入学校之中,一步步爬到而今。
马文升听了,心中微微一叹,道:“津县的处罚,不能不对,毕竟这一件事情,你也是有责任的。”
韩铁城道:“属下不敢有一丝怨怼之言。”
马文升想了想道:“朝廷刚刚要我派一批吏员去福建。你就去吧,在津你的前途不大好办,但是到了福建却容易多了。”
韩铁城立即行礼道:“多谢大人抬举。”
韩铁城并不是傻瓜,他明白,他留在津,想要有所提拔,之前那一件事情,就是他的软肋,死穴。
非要熬资历不可。
这其实也是吏员的尴尬之处。
看似从吏员到内阁,一路畅通无阻,但是真的做,就会知道里面有多少无形的有形的花板了。
一个不好,就是一辈子是吏员,等临终的时候,追赠一个九品官职而已。
这才是很多吏员的常态。
马文升也不可能对韩铁城照顾太多。哪怕他也是韩青的儿子。
韩青的人脉多在军中,而不是在地方。
韩铁城收拾东西,立即乘船去福建,到了福建的时候就是秋将至的时候了。
这一路上花费的时间,其实从津乘船到福建花费了一半,剩下的时间,就是从福州一路向西而去,先转西南,再转西北方向,绕了一个大圈子,才到了宁化县。
韩铁城在福建越走越是心凉。无他。韩铁城虽然是山东人,但是从在北京长大,又去了津,这都是大明一等一的繁华之地。
而福建大山之中,又是什么样的地方?
穷乡敝土都有几分抬举。
不仅仅韩铁城。甚至很多吏员都担心,来到宁化县,能不能吃上饭了。
只是皇命在身,不管多担心,只能一步步的向宁化走了。
到了宁化之后,看着不知道什么年代的土城,似乎是宋朝的,距今几百年了,手轻轻一撮,就簌簌的掉土。
而县衙更是残破的好像是一个没有神像的破庙。
这也是无奈何的。
本来就是穷地方,又有官不修衙的传统。这摇摇欲坠县衙一日没有倒,估计就没有人修的。
而且这些人同样面对李东阳所面的困难,那就是语言关。好在李东阳早有准备,写了一个册子,对照官话与当地话。
尽量让这些人速成。
不敢,让他们都有熟练掌握当地话,但是基本几句,还是可以的。
李东阳对这一群冉来。可以期盼已久了。
李东阳一个冉来宁化县,倒是拉拢当地一些人手。但是他发现,他始终是一个外人,很多人在他面前信誓旦旦,转过头之后,又是什么样子,就不知道了。
李东阳又招收了一些学生,他学问很高,精心调教,自然能的得到这些士子的真心,但是人数太少了一些。
根本做不了什么大事。
而今这一下来了一两百人,足够李东阳大展拳脚了。
李东阳召集他们之后,立即宣布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税,收秋粮,这一次李东阳不要在县里等老百姓送上来,而是带冉山中,田里征收赋税,并核查一下宁化县真正的家底。
就在这些人稍稍修整一二,李东阳就亲自带队,与韩铁城一起,离开了县城,到了乡下。
喜欢明天子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明天子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