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过来:“二十亩玉米打完了,你猜猜有多少斤?”
培元:“一万斤?”
金成:“你猜的还真差不多,九千七百斤,那两亩种得稠的打了一千零五十斤,一亩地合五百二十五斤啊。”
培元:“看来咱还是保守了,明年还可以种的再稠点儿。”
金成:“行,而且这个茬口也好,收了大蒜种玉米,一年两季,一点不误事,看那些收了麦子种的,长势也不错,产量也低不了,公粮任务也不用愁了。咱今年就多种大蒜吧。”
培元:“开个支委会吧,几个队长也列席,商量商量秋种计划。”
支委会的主要议题就是种多少大蒜,一提到种大蒜,大家都来了劲头,纷纷要求多种。
培元:“多少算多呢?总得有个数吧。”
有人种五百亩,有人种一千亩,还有干脆种它两千亩。
启:“现在腾出来的地,除去麦子播种面积得保证,也就是一千一百来亩地。”
金成:“咱一个队种二百亩怎么样?能管理好吗?”
几个队长都没问题。有人外村的干部也老些找的,问能不能匀点给他们种。培元,这个倒不是不行,但是牵涉到粮食种植计划,还是通过公社统一安排吧。
培元把一千亩的大蒜收购合同给了方主任。方主任:“我正想找你呢,这各村的书记和管区书记整缠着我,要我找你,都想要种蒜,我怕你为难,就一直没开口。”
培元:“其实您还是不够信任我,我更希望有什么事您都直,我一定尽力而为。”
方主任:“还成我的不是了,好,以后无论什么事,咱都直来直去,但尽量单独沟通,好有转圜余地。”
培元:“好,还是领导想的周全。种蒜的事您就看着安排吧,我觉得一定要自愿,这一千亩放到全公社不算什么,就当试种吧,种得好的,明年再扩大面积。”
星期吃过早饭,家慧问嫂子,今干什么?
奶奶:“干什么?你就在家端茶倒水,迎来送往吧。”
家慧:“好,我就在家给您当女招待。”
奶奶:“什么女招待,不像好人。”
家慧:“那就不叫女招待,叫服务员。”
奶奶:“这几个孩子也真够呛,后就过节了,也不见个人影,连个电话也不来。”
爷爷:“不来电话,那就是人快回来了。”
奶奶:“等李玲回来,就跟她,得半个月检查一回了。”
家慧:“老太太什么都懂啊,怀孕七个月就得两周检查一次的,最后一个月得一星期检查一次的,到时候就不让她回去了。”
奶奶:“行,我每看着才放心。”
章萍和她母亲带着女儿一起来了,拿着一篓茶叶送给爷爷,是她哥哥从云南带回来的。丫头四岁了,长得人见人爱,活脱脱一个洋娃娃,奶奶抱在怀里,不愿放手。王经理打发人送来了鸡鸭鱼肉,放下就走,连推辞的时间都不给留。
章萍问培元和李玲回来吗?家慧:“刚才老太太还生气呢,他们人不回来,连个电话都不打。”
爷爷:“章老师找他们有事吗?”
章萍:“没事,就是好久不见了,挺想他们的,不过倒是有个事想麻烦您和奶奶。”
奶奶:“有事你尽管,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章萍:“学校那一间宿舍,住的实在不方便,也委屈我妈妈了,我想在附近租个房子,请奶奶操心找个合适的。”
奶奶:“好,这一片谁家有闲房我都清楚。”
爷爷:“房子好,关键是环境,丫头正是长见识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妈妈:“环境好,还得愿意往外租的人家才行,咱先问问吧。”
章萍:“我都没考虑到这些问题,就请奶奶替我做主吧。”
唤弟送来一袋子鲜枣。妈妈问:“唤弟什么时候回来的?”
唤弟:“我调到安平面粉厂上班了,回来十来了。”
奶奶:“你本事不啊,这么好的事也不跟我一声。”
妈妈:“回来就好,好好照顾你爸爸,他还不到五十岁,看着跟老头似的了。”
唤弟:“我一定好好照顾他,再也不惹他生气了。”
章萍:“家里有客人,我们就回去了。”
“奶奶:“自家孩子,她算什么客人啊,你们坐,家慧洗点枣来。”
正着话,李玲回来了。家慧:“你可回来了,奶奶念叨你,今你再不回来,奶奶就要去柳林了。你们怎么不打个电话来呢?”
李玲:“早就计划回来,所以就没打电话,谁想到最近这么多事啊,这不,只能我一个代表回来了。”
家慧:“这代表找的倒是挺准,你不回来,谁当代表也过不了你奶奶这一关。”
丫头见了李玲亲切地问阿姨好。李玲:“叫姐姐。”
丫头看向妈妈,章萍:“叫妈妈都行,没有你,还不知有没有这丫头呢。”
李玲:“把孩子都搞糊涂了,随便她叫什么吧。”
妈妈唤弟:“你本事不啊,悄悄的就调回市里了?”
唤弟:“我哪有什么本事啊,都是王义办的。连家里的事也都是王义出面处理的。”
奶奶:“王义是谁啊?”
唤弟听声音不对,喃喃的:“是培元叔让他经常过去看看的。”
奶奶:“王义也是你叫的?这么大姑娘了,连礼貌都不懂吗?”
唤弟想争辩又不敢,低头不语了。
妈妈:“咱今中午吃什么?这么多熟食呢。”
李玲拿出一叠纸条递给奶奶:“这是烧鸡和卤兔票,钱都付了,到食品公司去取就行,而且不过期,什么时候要都校”
奶奶拿给章萍,章萍推辞再三,收下一只卤兔。唤弟也推辞,奶奶:“又不是给你的,拿着就是了。”
喜欢家乡月明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家乡月明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