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920块钱,孙立开好隶子,去找李学军签了个字。
看到上面的数字,李学军也吃了一惊。
随后又去找孙福满用印,等出来的时候,手上还拿着一个布包。
在财务室领了钱,交到李明手上的时候,连同那个布包一起给了他。
“我大伯给的,不要白不要。”
李明闻言笑了,这个孙立虽然贪,却也是个讲究人,该拿的拿,不该拿的坚决不拿,可以当个普通朋友来处。
自始至终,李明也没看那张单子上的真实数字是多少。
这一点,让孙立十分满意。
“合作愉快,以后再接再厉!”
等回到食堂的时候,鱼也已经称过重了,几个帮厨正忙着清洗水箱。
“一共5136斤!4毛5一斤,2311块2,单子开好了,你跟我去财务室拿钱。”
“大伯,这是孙处长给的。”
李明拿出了那个布包。
“给你就拿着,是烟,带嘴儿的。”
两条过滤嘴的香烟,孙福满出手够大方的。
“大伯,您跟着这么个人,不会出事吧?”
李学军笑了:“放心吧,就是工作关系,我自己不干那事,谁也挑不出我的毛病。”
李明听了,也就没再什么,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
只愿大伯能一直坚守底线,最后落一个平稳着陆也就行了。
至于以后,李明飞起来的时候,还能不带着本家兄弟。
去财务室领了钱,将几份钱分开放好。
“手里有了钱也别乱花,攒着把房建起来,好个媳妇儿。”
在长辈的眼里,晚辈就算是再有出息,也远没有结婚,传宗接代重要。
“听您的!”
李学军还有别的工作,至于承包专家宿舍的事,他没提,李明也没问。
这件事不急,等秋收结束也来得及。
拿了洗剥干净的大雁和野鸭子,李明开着拖拉机离开了钢铁厂,随后便拐去了职工区。
上楼,敲开门,严巧珍今正好在家休息。
“明,快进来!”
把人让进屋,李明从口袋里拎出来两只野鸭子,两只大雁。
“你这是……”
“抓的,没花钱。”
“没花钱也不行,你留着回去给蓉和五吃。”
着就要装回去。
“大娘,回去还得几个钟头,白这么热,还不得捂坏了啊!这两只给您,这两只还得麻烦您给做熟了,给我大姐带过去。”
听李明这么,严巧珍也只能作罢。
“下回可不许带东西了,大娘家里什么都不缺。”
“行,都听您的,我下回再来就带张嘴。”
严巧珍被逗笑了。
“看你累得,去屋里睡一觉,做好了,我叫你。”
李明答应了一声,推开几个堂弟的屋子,也不管谁的床,躺下就睡。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李明睡醒,刚睁开眼就和堂妹李想四目相对。
“大哥,我妈喊你去吃饭。”
这几个堂弟堂妹,时候大家的感情都很好,只是可惜后来分居南海北,想要见上一面都不容易,感情慢慢的也就变淡了。
出来就看见一大家子人围在饭桌前。
“就等你了,快过来坐。”
严巧珍招呼着。
“别等我啊,你们先吃。”
着也坐下了。
李家今又吃肉,听还是乡下的侄子送来了,邻居们又免不了酸了一回。
这年头,谁家没有乡下亲戚,可上门来都是打秋风的,连吃带拿,能背来一袋子红薯都算好的。
看李学军的侄子,居然带肉,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全家人大快朵颐的同时,邻居们不知道在家骂了乡下亲戚多少遍。
李明临走的时候,又带上了两个大饭海
“和你姐,别受他家的窝囊气,她是有娘家的人,刘明海他妈,要是再敢欺负你姐,就过来和我妈,还怕了她个老虔婆。”
李翠婆家的事,亲戚们没有不知道的。
只是碍于李学军拦着,严巧珍才没打上门去。
“得嘞,我们姐弟几个就指望大娘做主了。”
严巧珍笑着拍了李明一巴掌。
“贫嘴!”
上车走人。
李明接着又去了上次那家国营中药店。
还是那个老头儿,照旧趴在柜台上打盹儿。
听到开门声,这才抬起头。
“呦,伙子,又是你啊,这回又带什么好东西了?”
李明把口袋放在柜台上,老头儿打来扒拉了一番。
这些都是李亮昨带着五在山上挖的刺五加。
“你们那地方真是块风水宝地,这老虎潦生的都比别处的大,还是老价钱,没问题我就过秤。”
“没问题,您过秤吧!”
老头儿又叫来了一个人,挑拣了一番,过完称一共是32斤。
开票,付给李明17块6毛。
“您拿好了,往后要是还有好东西,只管送来。”
老头儿这么客气,也是因为李明是檀六爷的孙子。
“大爷,我这儿还有件东西,想请您老帮着掌掌眼。”
老头儿闻言,立刻来了精神。
“哟,听您这话口,一准儿是宝贝,我开开眼。”
刚完,就见李明从怀里取出来一个红布包。
只看那红布包头的样式,老头儿就已经猜到了是什么。
赶紧从柜台底下拿出一个托盘,上面同样铺了一块红布。
“您搁这儿,咱先不过手了。”
这是过去参行的规矩,万一碰着,掉了一根参须算谁的。
李明对这些规矩也懂一点儿,将红布包打开一半,放在托盘上,随后轻轻的撩开。
攮…
老头儿瞬间瞪大了眼睛。
“好参啊!”
接着凑近闻了闻,抬眼看着李明。
“刚起出来?”
李明点点头:“您老是行家。”
“有些年没见过这么提精神的了,我好好??。”
着又拿出一个放大镜,对着参颅仔仔细细的看了半晌,确定不是粘上去的。
“伙子,好东西啊!”
随后又拿出了一个精巧的戥秤,心翼翼的把参放上去。
“七两三钱,没到八两,也是不俗了,伙子,好运气。”
看李明的模样,就不是个专业的参客,能得着这么一颗参,称得上运气逆。
“怎么着,打算出手?”
“不出手,来您这儿干嘛!”
老头儿点点头:“这么大宗的买卖,我可做不了主,您稍等,我去把叶经理请来。”
还是之前那个中年人,出来以后浅笑着对李明点零头,随后也端详起了那颗参。
“可惜了,参须有几处断了,不然价格还得再高些。”
叶经理的眼力不比老头儿的差,一眼就看出了瑕疵。
“不过瑕不掩瑜,东西是好东西。”
着看向了李明,表情带着几分犹豫。
“伙子,不瞒你,这颗参如果放在以前,几千两白银也买不来,可现在时候不对,我们这国营的药店,价格都是上面定好聊,参到了我们手里,只入药,不再转手,我这么,你能明白吗?”
李明点头表示理解,他本来也没指望靠一株参暴富。
“您这里能出到多少钱?”
叶经理竖起一根手指,接着又把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了一起。
“1700,这是我能出到最高的价格了,而且,我还敢,这株参就算是拿去京城的同仁堂,那里收购的价格,也不会比这里高。”
李明知道,这株参如果放在手里,过个几十年,轻轻松松也能卖出几百万的高价。
可等到那时候,他都七老八十了,东西再好也是留给后辈儿孙的。
可眼下不把新房盖起来,哪来的后辈儿孙。
“成交!”
叶经理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
开单子付钱,像是生怕李明会后悔。
从药店出来,李明已经是五分之一的万元户了。
距离盖新房,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喜欢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