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已经快黑了。
李明这才溜溜达达的出了门,很多已经去村支部领了分红的乡亲们,正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的都是刚刚拿到手的养殖场第一笔分红。
盖满村、庄薇薇母女和知青张青森那错综复杂,还有违伦理的情感纠葛,出人意料的没能成为村里的时下热点。
“明,去村支部啊?”
“明,你这回能分多少啊?”
“不该问的别瞎问,你当时要是把家底都掏出来,也能多分!”
虽然不知道具体数字,但当初集资办养殖场的时候,李明直接拿了1500块钱。
昨还对分红数额不满的乡亲们,现在拿到邻一笔钱,并且还知道了,等往县里交了任务猪,再把养殖场的鸡给卖掉,还能有两笔钱分下来,也就没那么多的抱怨了。
以前一年拼死拼活的干到冬底下,除了分到手的粮食之外,每家每户能拿个百十来块钱,就算了不得的了。
像有些收成不好的村子,口粮都不够,只能动用集体储备粮,社员们非但分不到钱,还得倒欠生产队。
这么一比,现在的日子,已经好过多了。
更别,村里偶尔还给大家伙分鸡蛋。
再不知足,就真的有点儿贪得无厌了。
李明一边回应着,一边往村支部走,不时也能遇到沉得住气,同去村支部拿分红的乡亲。
“崔玉贵,320块,数好了啊!离开这间屋子,你要是再数不对,我可不认账!”
会计马长山这腔调,像极了后来银行职员那句:离柜概不负责!
崔玉贵家的老大也和李明一起进城揽工,之前村里要办养殖场的时候,他家拿了100块钱,算上那6000块钱卖鱼的股份,这次分到手320块钱。
这可是城里工人大半年的工资了。
“不会错,不会错。”
崔玉贵笑得脸上都要开花了。
心里正盘算着,这下家里老大的彩礼钱算是有着落了,等年底再分上两笔,还有卖鱼钱,村里的分红……
老大的婚事一定要办得风风光光。
崔玉贵离开之后,李明最后一个走进了会议室。
“明来啦!”
李学庆看到李明,拿起名单看了一眼。
“就差你了!”
一旁的会计马长山直接从黑提包了拿出了四捆钞票,放在了桌子上。
“一共4000!”
看着桌子上的钱,马长山也不禁眼热,他和崔玉贵一样,都投了100块钱,分到了320,和李明一比……
不眼热的那是圣人。
李明把钱收好,坐下抽了根烟,接着去院子里把拖拉机打着火。
今又要连夜去市里送鱼。
“我去苇海等着你!”
李学庆打了个招呼,骑着自行车先走了。
李明把拖拉机开到家门口。
“收好了!”
里屋,李明把钱交到了宋晓雨的手上。
加上这四千块钱,家里的存款已经快要破万了。
“明,要不然……还是把钱存镇上的信用社吧?”
这么多钱放在家里,宋晓雨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财不外露,还是等等再吧!”
这年头的信用社也不怎么保险,存钱的时候,手续复杂,可取钱只要拿着存单和手戳就校
而且,一下子存这么多钱,实在太惹眼。
宋晓雨也明白这个道理,就没再坚持。
“把饭带上,路上注意安全!”
李明答应了一声:“等我走了,就把院门插好,屋门也关严实了!”
着,接过饭盒放在挎包里。
“走了!”
开着拖拉机到了苇海,这边已经在等着了,今分了钱,大家伙的干劲儿也更足了。
“装车!”
李学庆吩咐一声,把李明拉到了一边。
“明,上回来的那位孙同志,养殖场的鸡,钢厂要一半,啥时候过来拉啊?”
刚刚分红的时候,不少乡亲们都在问。
“等明见着孙立,我再问问。”
叔侄两个抽完一根烟,鱼也装上了车。
“路上心点儿!”
“放心吧!”
李明挥挥手,开着拖拉机上了路。
今走得早,路上也没耽搁,夜里三点就到了钢铁厂。
“明,今咋来这么早?”
“黄哥,又是您当班啊!”
李明把车停好,走到岗亭给里面的几位保安散了一支烟。
“老王下楼把脚给扭了,我替他一个班!”
黄哥着,朝拖拉机的后斗瞧了一眼。
“今就只有鱼,没别的啊?”
李明笑道:“刚刚才聚餐,您这是又馋肉了?”
“谁不馋啊!”
肚子里缺油水的年代,偶尔吃上一回,刚把馋虫勾上来,下一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现如今,钢厂的职工要解决荤腥的问题,还得指望李明送的鱼和野鸭子。
拉回来的猪,除了聚餐宰了几头,剩下的都被后勤处的人给养起来了。
聊了几句,李明便告辞了,还是把车开到食堂的后门,接着就去仓房补觉。
早上七点多,孙立也到了,将李明叫醒,两个人一起去吃早点。
“明,上次的事……是我考虑得不周全!”
孙立现在还真怕把李明给惹了,他能不能进步,全都要看李明的物资能不能充足供应。
“孙哥,你就别往自己身上揽责任了。”
孙立要追那个姜红英,帮着安排采访李明,倒也没什么毛病。
可就是姓姜的娘们儿忒不厚道了。
是采访,可字字句句的都在把李明往监狱里推。
“这事不提了,不过以后……”
“放心,没有以后呢!”
哟!
话里有话啊?
“怎么了?孙哥不打算追了?”
孙立满脸的晦气:“追个屁,人家早就有对象了,敢情我是剃头条子一头热,白特么忙活了。”
哈!
这还真是……
舔狗,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樱
算了!
李明嘴下留德,就不刺激孙立了。
正着,鱼也称过重了。
5036斤!
孙立看了一眼,给李明报了数,然后就让下属去找李学军和孙福满签字。
“孙哥,你之前在村里的5000只鸡,打算什么时候拉走?”
“和我大伯过了,量太大,也不可能一次性都吃了,需要找个地方先养着,等这边准备好了,就安排车过去拉,价钱怎么算?”
李明把剥开的鸡蛋直接塞进了嘴里,含糊着道:“按市面上的价呗!”
“现在市面上的鸡,一斤一块钱,这么大的量过秤太麻烦,要不然还是论只吧,一只5块5毛钱,咋样?”
价格倒是没问题,养殖场的鸡,分量差不多在4到6斤之间,有大有,要是过秤的话,未必能卖这么多钱。
“行,就这么办!”
孙立抽出一支烟,递给了李明。
“剩下的鸡……明,找好销路了吗?”
孙立这么,肯定是意有所指。
“慢慢来呗,不着急,养俩月再卖也来得及,还能多下几个蛋!”
着,抬头看了孙立一眼。
“孙哥要是有门路,也帮我问问。”
听到这句话,孙立连忙道。
“哪还用得着我找门路,现在哪个厂子不缺肉啊,你是不知道,那把猪拉回来,整个海城所有的企业都轰动了,昨,好几拨人来厂里找我大伯,都是想从钢厂分走一部分生猪的。”
孙立着,压低了声音。
“可我大伯也难啊,之前答应了棉纺厂,调剂给他们100头,剩下的我们厂自己都不够,哪还有富余的分给别人!”
也不是一点儿都不能给,但可供调剂的量肯定没有给棉纺厂的那么多。
所以,这是盯上养殖场剩下的那些鸡了。
孙福满倒是会做人情,不过这样也好,真要是再养俩月,到时候一冷,鸡就不好好吃食了,到时候不但不下蛋,还掉分量。
趁早出手,也能为明年养殖场的扩大生产,提前做准备。
“明,今别急着走,中午,哥哥安排一顿,介绍几个朋友给你认识。”
不用是谁,李明大概也能猜得着。
谁能想到,一个养猪养鸡的,如今居然成了香饽饽,那些国企的中层干部只为了能从他的手里分到一些物资,还得上赶着请客。
“行啊!孙哥都开口了,我还能不给面子?”
「今第四更,继续求好评、推荐票、金币,评论,这本书能坚持到现在,多亏了兄弟们的帮助,【表情】【表情】【表情】【表情】【表情】【表情】【表情】!今冇了!」
喜欢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