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劫运”与元始尊“历劫度人”,道士为何乱世下山?
道教的几次重大兴起以及教义发展,都是处在乱世之中,如从汉末至晋、如从宋代至元,这是因为在此期间战乱频繁、水旱不息、灾疫不断的严酷的现实景象给人一种大劫将至、末世来临的危机福
这种危机感给了虔心奉道之士一种使命感与紧迫感,要求他们为普度世人、拯救下苍生做出贡献,而这种紧迫感和责任感的来源,是道教特有的“劫运”与元始尊“历劫度人”的思想。
《太上洞玄灵宝诸灵书度命妙经》中元始尊告诉太上老君“大劫交周,崩地沦,四海冥合,金玉化消”,整个地世间将毁于一旦,遑论依附于地之中的生灵呢,因此便有元始尊的“历劫度人”。尊历经于每个劫期都会出世教化。
而尊所要教化的修行道法实则是有所指的,尊言:“我历观诸,从亿劫以来,至乎今日,上得道高圣大神,及诸真人,三清九宫五岳飞仙之人,莫不悉从灵宝受度,只得为真仙者也。大劫交周,崩地沦,四海冥合,金玉化消,万道势讫,而此经独存,其法不绝。”
尊历经亿万劫数,看到所有能够得到证成之士都是源于其信奉灵宝派,因此在大劫来临之际,虽然地崩坏,一切成为虚无,但是灵宝经却能够独存不绝,至于其余的派别和修炼途径则不可长久。
这是因为“凡是诸杂法,导引养生法术,变化经方,及散杂俗,并系六之症欲界之内,遇劫一会,其法并灭,无复遗余。其是太清杂化符图,太平道经,杂道法术,诸品经,并周旋上下十八中,在色界之内。至大劫之交,地改度,其文仍没,无复遗余。其玉清上道,三洞神经、神真虎文、金书玉字、灵宝真经,并出元始,处于二十八无色之上。大劫周时,其文并还无上大罗中玉京之山七宝玄台,灾所不及”。
2.诸杂法、导引、养生法术、变化经方及支散杂俗,处于六欲界之中,遇劫即毁坏,是很基础的道法;太清杂化符图、太平道经、杂道法术,处于色界十八之中,大劫来临之时同样毁坏;唯佣度命妙经》为代表的灵宝经书,处于大罗之,是劫数所不能及的。
而该经所提及的尊教化度人就有龙汉、延康、赤明、开皇、上皇等劫期。
如“龙汉之时,我为无形常存之君,出世教化。尔时有有地,日月光明,三象备足。有男有女,有生有死,虽有阴阳,无有礼典,亦无五味衣被之具,混沌自生。我以道化喻,渐渐开悟,知行仁义,归心信向,是时年命皆得长远。不信法者,命皆短促。我过去后,地破坏,其中眇眇,亿劫无光,上无复色,下无复渊。风泽洞虚,幽幽冥冥,无形无影,无极无穷。”
在龙汉这一劫期,元始尊以无形常存之君的称号出现度世,当时的情况就如同上古社会一样,虽然有种种生灵,但是并没有文明与礼仪,因此尊通过大道教化人民,使人类的智慧渐开,懂得了礼义廉耻并且都信奉和践行大道,于是人也得以延年益寿。
但是尊离开之后大劫降临,地开始崩坏,亿万劫数之中唯有一片虚空。
而后“逮至赤明开光,地复位,始有阴阳,人民备足,而有死生。我又出世,号无名之君,以灵宝教化,度诸人……吾过去后,一劫之周,地又坏,复无光明。”
3.到了赤明这一劫期,地又重新复位,而尊又一次度人,这种循环实则历经每一劫期,如接下来“逮至开皇,灵宝真文开通三象,地复位,五文焕明……我于始青中,号元始尊,开张法教,成就诸……至上皇元年,诸男女形改纯朴,心渐怠坏。恐至凋落,正教不全……我过去后,半劫之中,来生男女,心当破坏,转相疑贰,不信经教,生诸嫉害,争竞胜已,更相攻伐,口是心非,自作一法,不敬地,轻慢神明,杀生淫祀,祷求邪精。”
可见,整个地所要经历“劫难”是不可避免的,就连开创宇宙、作为大道的化身的元始尊亦无法阻止,这是因为影响地稳定的实则是人心,因为人与地并列为三,而人又是地之心,如若人心沦落,则山河大地自然沦陷!
而元始尊所要做的就是通过真文布教,使人诚心信奉与践校
然而,元始尊也是深知人是善恶混同的,因此尊并不从外力上接引人,而是通过教化让真正具有仁厚善良、持之以恒品质的人通过其所布之教得道。
因此,修道之士于乱世出山时有见于山河破碎、人心动荡的情景,希望能够收拾人心,使地复归河清海晏。
喜欢我亲身经历和听到的灵异事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我亲身经历和听到的灵异事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