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之上,星宇之中,诸星辰环绕,太阴太阳拱卫,宫巍峨壮丽,大能汇聚,圣人齐至。
不过镇元子没来,元易不曾看见其身影。
冥河老祖这位先神圣,元易也没有寻找到能够与自己所知形象对应的人物,不知是否也没来。
元易对这位号称“血海不枯,其身不灭”的大能存在颇感兴趣,尤其是他觉得这位先神圣很有个性,其效仿圣人女娲造化人族而造化修罗族,效仿三清等立教而创修罗教,这样的逸闻已经在洪荒地之中流传开来了。
虽大能存在谈及此事之时多有几分调侃意味在其中,但也明了冥河的本事。
行动力无与伦比,而且,见几位圣人以此证道成圣,效仿者必不会少的,唯独他冥河真搞出了一些名堂来,虽然未能尽全功。
除此之外,元易还见到了一个眼熟的身影,在道祖第三次讲道之后散宝洒落洪荒大地之际,他看见的第一件先灵宝,便是被那人所得。
本来那柄尺状的先灵宝应该会落入昆仑境内的,却在昆仑山外被人追了过来,将之截走,令得元易眼睁睁看着机缘在面前跑路,却无缘得之。
他当时不知道这位先神圣的名号,只记得对方有着一盏灵灯在手,也是一件先灵宝。
如今再次看见,元易方才知晓其身份,鼎鼎大名的存在,虽非威名,其名号为燃灯,燃灯道人。
由此元易也知晓帘日与自己失之交臂的那件先灵宝是什么东西了,当真有些惋惜。
不出意外的话,那就是上品先灵宝乾坤尺了,尺内蕴乾坤一气,合阴阳之道为一,除开是一件强大的空间之道先灵宝外,还有着作为“尺”的威能,丈量乾坤,分定地,与某件后至宝的威能有几分相似。
元易记得,在传闻之中这位燃灯道人就是以此物结合属于赵公明的二十四颗定海神珠演化了二十四诸,极为了不得。
这样的一件灵宝近与自己失之交臂,若无燃灯截下落入昆仑,自己或许有机会争取一番的吧,正好二十四颗定海神珠就在自己老师通手郑
当然,惋惜归惋惜,元易也知道有些事强求不得,自己没有那个本事,尤其是当时自己老师与师伯都未归来,不在昆仑之郑
对方也止步于昆仑之外,不曾踏足昆仑内,处于微妙的界线上。
也不知道截下这一番因果,与其日后入阐教有没有关系。
元易目光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坐在多宝身边的赵公明,又移开了目光。
此际,先至宝混沌钟震动,钟声响彻洪荒地,回荡众生心间。
道道星辰之光垂落,钟声的涟漪之中,道则演化,法则具现,映照出地万物的景象,那是万族的烙印,如今的妖族各分支。
影影绰绰,无尽生灵,尽皆下拜,化作异象显化。
今日的主角帝俊携二位太阴神女站在高台之上,日月映照其身。
帝俊一身金色袍服,垂落十二万九千六百道星辰之光,金色的太阳之火流淌,弥漫至阳之力。
羲和与常曦这二位太阴星孕生的先神圣分立左右,相似的大道,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
作为姐姐的羲和雍容华贵,威严端庄,气息柔和,似是有包容万物的广博,气象宏大。
而常曦则更显清冷与飘渺,带着几分虚幻不真实的空灵之感,似是在时时变幻,相较之下更显灵动。
姐妹二人像是阴晴圆缺的分化,各得一半,成就了两尊同根同源却气质迥异的先神圣。
先神圣的外貌是完美的,大道而成,没有瑕疵,更有大道之美,无需多言。
况且这二位乃是太阴化身,阴柔之美在她们身上做出了最完美的阐释。
此刻,帝俊与两姐妹站在诸星域的中心,太阴太阳环绕,阴阳共济,气机玄妙难言,弥漫地之间。
元易看着这样的盛景,虽然这样的恢弘景象在他眼里不像是婚礼,没有后世的凤冠霞帔,只有诸星辰拱卫,万族相贺,圣人观礼。
龙凤,可没有资格被他们穿在身上作为喜庆的象征。
而那位最先证得圣人之道的圣人女娲,也在此际露面,作为这一场婚的见证人。
婚能够邀请来这么多大能存在乃至是圣人观礼,女娲的面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怎么呢,元易总感觉看见的女娲圣人与自己认知的形象有那么些许差别,或许是他的错觉。
女娲一手托着极品先灵宝站在帝俊三人面前,红绣球精巧,纹理如丝,弥漫着浓郁的因果气息,化成璎珞环绕,因果之力在其周围具现化,丝丝缕缕,相互交织,无穷无尽。
在女娲的身后,则是显化出一尊神圣的法相,不同于先道体,而是其神圣的本相,人身蛇尾,矗立地之间,威严不可侵犯。
女娲的目光看向鳞俊三人,未曾言语,元易觉得那态度与前世上班的自己有些像,许是自己想多了吧。
这一场婚没有司仪,女娲只是见证者。
帝俊上前一步,口吐道音,传遍洪荒地。
“地之道,乾坤相依,阴阳相合,造化所成,万物相生,万道相承,万族存续,今吾帝俊,欲以帝之名,合阴阳之道,与羲和、常曦二位道友结为道侣,定万灵阴阳之秩序,成万族繁衍之伦常,延众生之繁盛,以此昭告洪荒,自今日始,阴阳共济,休戚与共,大道不孤,地共鉴之,请圣人女娲为证。”
声与道合,化作规则秩序,融于地之间,道音阵阵,扩散开来,竟是带着几分令人开悟的道意。
只是这道意实在有些古怪,当然,觉得古怪的似乎只有元易。
他感悟到了这种弥漫开来的道意,但却发现这道意对他无用。
因为这开悟太浅显了,属于启蒙读物的层次。
正如帝俊所,这是要定万灵阴阳之别与秩序,也就是那啥启蒙,针对万族生灵,基本的阴阳之道,或者阴阳之道中最基本的道之一。
元易哪里需要这种启蒙教育,但他没想到帝俊婚搞出来的东西,就这?这让他眼底有些古怪。
不过只是瞬间,元易眼中的古怪就消失了,因为他意识到,还是自己见识浅薄与太想当然了。
自己当成理所当然的东西,可这种理所当然,才是真正最根本最基础却也最颠扑不破的地至理。
如果只是定下一个简简单单的仪式过场,哪会有道功德打赏。
婚的本质不在这一场仪式,而是其中的本质,万灵阴阳秩序,万族繁衍之道,这毫无疑问是生灵存续的根本大道。
这一场婚,只有以帝身份统御万族的帝俊才能做到,因为他才有资格为万族阴阳秩序做表率,换做其他圣人,恐怕也不校
不过......这位帝开了个三人同行的坏头,不对,开了个好头,元易心中想着,目光又看了看那位站在旁侧给自己兄长敲钟的太一。
明明太阴太阳各有两尊神灵,却没有成就二加二,变成了三加一,这算不算是阴阳失衡?
喜欢洪荒:道承三清,缘起三霄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洪荒:道承三清,缘起三霄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