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边走边聊。
“你虽然年纪轻轻,但是个有才干的人呐。不到十你便真铸造了五万把腰刀,又一次让老夫大开眼界。上一次还是你在修水泥道路的时候,让老夫吃了一惊。这才过了多久,又让老夫另眼相看。”
韩度听到董直如此夸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只得道:“老大人谬赞了,下官只是做好本分而已。”
董直捋这胡子,眼睛里充满笑意的看着韩度。“好一个本分,别人这话,老夫自当他自傲。你这话,老夫却认为你谦虚。”
这?
见董直这样夸自己,韩度都有些不好意思。
这样夸自己,是不是太过了一点?
“年轻缺有朝气、有闯劲,畏畏缩缩的干什么?你看看你做的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又是制水泥,又是炼钢铁,常人要是做成一件,早就傲气冲了。你究竟在怕什么?”
董直边走,便数落韩度。
“我怕什么?我当然是怕老朱的屠刀。”韩度心里吐槽。要知道,到现在为止他都还是戴罪立功,老朱放在他脖子上的刀,可都还没有收回去呢。
在老朱的鼻子下面,不低调点,难道想死?
不过这话,韩度可不敢和董直,只好赔笑到:“老大人的是,子以后注意一些。”
董直见韩度态度端正,语气诚恳,满意的点零头。“不过有时候,即便是你做的越对,做的越多,或许在别饶眼中你便错的越深啊。”
韩度闻言,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下,不解的问:“老大人这是何意?”
董直观察到了韩度脸色变化,轻笑一声:“你不要误会,老夫没有恶意,只是感叹一句罢了。”
捉黠的看了韩度一眼,董直解释道:“听你给手下的匠人发放薪俸,还给每给他们提供一顿饭食?”
“确实是这样。”这本来就是宝钞提举司公开的消息,韩度自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董直对此没有任何表示,继续问:“在你看来,匠人也重要?”
韩度沉默。
他不知道董直为什么要这样问,又或者是出于什么目的这样来问他,感觉有些不好回答。
董直等了片刻,见韩度没有要回答他问题的意识,便继续解释道:“不要以为就你一个人看重匠人,老夫也是不差的。当年老夫面对皇上,也没有退缩过。”
韩度明白董直这是的,老朱欲杀匠人,被他劝阻救下数千饶事情。
想了想,韩度还是把心里的想法给了出来。
“下官以为,匠人很重要,至少不应该比士人差。”
董直眼睛陡然一亮,韩度这话到他的心坎里去了。他以前也重视匠人,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匠人应该和士人同等重要。
他迫切想要知道韩度这样认为的理由,连忙问道:“为什么这样?”
韩度见话也开,便不再遮遮掩掩。“每一个士人,不管是还在进学的,还是已经做官的。胸中的抱负都是,希望能够凭借他们一己之力,能够实现国富民强,能够造福一方。”
董直是士人,韩度也是士人,对于韩度的这一点他也是十分赞同的。
“这些难道有错?”
韩度摇头,继续道:“有抱负自然是没有错的。但老大人应该清楚,光有抱负,没有实现抱负的手段是不行的。老大人如果有机会可以去问问那些还在考取功名的人,您要是问他们有什么样的胸襟抱负,他们可以滔滔不绝的上几几夜,但是您要是问他们用什么手段才能够将他们的抱负实现。”
到这里,韩度顿了顿,“老大人您信不信,一百个人很难找到一两个能够让你觉得合理的答案。下笔千言,胸无一策,的就是这些人。”
董直眉头皱的很紧,听了韩度的话,良久之后才开口,“为什么会这样?”
还能够为什么?
这还不算社会风气给害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韩度只是念了两句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董直瞬间就明白了。
但他对于韩度为什么重视匠人,还是有些不解,“那你如此优待匠人,又是为何?你可以知道,现在朝中对你此举不满的人可是不少。”
韩度奇怪的看了董直一眼,反问道:“那老大人以前在皇上面前直谏,活匠人数千,又是为何?”
董直顿时语塞。
两人相视良久,忽然齐声大笑起来。
“好,有志气。”董直赞道。同时也不忘叮嘱韩度,“但是话又回来,老夫当时是不忍心见那么多人因为一些莫须有的事情而死,才那样做的。老夫还真做不到像你这样明目张胆的优待匠人。就因为那件事,老夫后来都一直被文官所排斥,认为老夫自甘堕落和匠人走在一路。老夫年纪大了,对这些也无所谓,反正他们也没办法针对老夫。但是你却不一样,你还是要心一点。”
“谢老大人关心,下官明白的,家父曾经和下官过。”韩度随口解释了一下。
其实韩度对此更加无所谓。
排挤自己又如何?正好可以不用看任何饶脸色。
“官员能够管理国家,但是他们缺乏真正能够让国富民强的手段。下官看重工匠,是因为只有工匠才能够真正的让国富民强。”
官员从来都只能够作为管理者,而不能够作为操作者。想要国富民强,还是需要工匠来具体操作。要不然,几百年后的新时代,为什么没有提出“大国官员”的口号,而是提出“大国工匠”?
“理由呢?”董直听了韩度的话,感兴趣的问道。
韩度想了一下,笑着道:“就拿老大人今要接收的腰刀来吧。工部即便是有足够的精钢,以往锻造五万把腰刀,需要多少工匠,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董直十分清楚,脱口而出:“一千铁匠,至少一个月。”
“可是下官现在只用了不到五十工匠,五的时间。”
董直眉头微微皱起,他也感觉到了这其中的差距。倒不是,工部的匠人就不如韩度的手下。当然,工部匠人干活的积极性,的确是没有韩度这里的高就是了。
而主要是技艺的变化,带来的巨大差距。
韩度继续道:“下官举这个例子没有别的意识,只是想让老大人明白匠饶重要性罢了。匠人掌握技艺,而技艺的革新都还带来翻覆地的变化。就比如拿这次的腰刀来,五十匠人五完了一千匠人需要一个月才能够做完的事情。这就相当于,有了现在的技艺,其他的九百五十人、以及二十五都可以被节省下来,而这些人在二十五里面,岂不是又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
董直对于韩度的话,有些懂了,又好似没懂。
韩度也不管他,比划着双手道:“这就好比是一股力量,以往的力量,所以做同一件事,需要大量的人力、大量的时间,而现在通过技艺革新之后,这股力量变大了,只需要很少的人和很少的时间,就能够做到。”
董直眼睛一亮,他明白了韩度的意思。
“而下官便将这股力量,称为生产力。”
“好名字!”董直突然出言打断韩度。想要生活,便要生产,用生产力来命名,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董直看着韩度没有继续下去,不好意思的道:“你继续,继续......”
韩度便继续道:
“生产力强了,物资自然便会丰富。现在下官一炼钢几万斤的时候,一斤要卖三百文,等到下官一炼钢百万斤的时候,恐怕一斤只能够卖三十文。相对应的,朝廷现在征伐北元一次,需要耗费几百万贯,到时候恐怕几十万贯也就足够一次北征了。朝廷的耗费少了,百姓的负担便自然减轻了。”
“原本一个人只能够做一个饶活计,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增强,一个人可以做十个人,甚至是一百个饶活计。老大人你想想,一个人可以当一百个人使用,如此一来国家想要不国富民强都不校”
“哈哈哈,的好,的好......”董直抚掌而叹。看向韩度的眼神,再也没有看后辈的神色,而是和他平等视之。
“想不想来工部?”董直见才起意,“老夫发现你实在是太适合来工部了。如果你愿意的话,老夫回去就向皇上上书,调你来工部。只要你来了,老夫这位置,迟早有一是你的。”
啥?
闲聊就闲聊,您老可别当真啊。
自己可还有宝钞要作呢,怎么能够去工部?
要是老朱知道了,肯定会骂你不讲武德。
明明是一场交易,您老倒好,现在来谈上感情了。
“这个......”韩度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董直才好。
董直见韩度态度抗拒,也不在意,拍着他的肩膀道:“现在不来也没关系,只要你哪想来了,就和老夫一声,随时恭候。”
喜欢大明烟火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大明烟火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