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首页 >> 古典白话合集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天下霸主:七位公主抢着被翻牌 农民将军 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 大夏第一武世子 庶子风流 大唐:爵位继承无望,只好当纨绔 金兵南下,李世民重生救大宋 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 古典白话合集全文阅读 - 古典白话合集txt下载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馀香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话姑娘们再次回到园子,吃过饭后,众人各自散去,倒也没发生别的事情。

且刘姥姥带着板儿,先来见凤姐,道:“明一大早我就一定要回家了。虽在这儿只住了两三,时间不算长,可那些从古到今没见过、没吃过、没听过的,我都经历了个遍。难得老太太、姑奶奶,还有那些姐们,连各房里的姑娘们,都这么怜贫惜老,对我照顾有加。我回去之后,也没别的能报答的,就请些高香,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也算是了了我的心愿。”

凤姐笑着:“你先别高忻太早。都是因为你,老太太被风吹着,生病了,躺在床上不舒服;我们家大姐儿也着了凉,正在那儿发烧呢。” 刘姥姥听了,赶忙叹息道:“老太太年纪大了,平时不习惯太劳累。” 凤姐:“老太太从来没像昨那么高兴过。往常进园子逛,也就是到一两个地方坐坐就回来了。昨因为你在这儿,想让你好好逛逛,一个园子差不多走了大半。大姐儿因为找我,太太给了她一块糕,谁知道她在风里吃了,就发起热来。”

刘姥姥:“姐儿可能平时不太进园子,这是个陌生的地方,孩子家本就不该来。不像我们家的孩子,会走路了,哪个坟圈子都敢跑去。一来可能是被风给吹着了;二来呢,只怕她身上干净,眼睛也净,不定是遇见什么神灵了。依我看,给她看看那本讲驱邪的书,仔细是不是冲撞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这话一下子提醒了凤姐,她立刻叫平儿拿出《玉匣记》,让彩明来念。彩明翻了一会儿,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生病的人在东南方遇到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朝着东南方走四十步送走,就会大吉大利。” 凤姐笑着:“还真没错,园子里可不就是有花神嘛!不定老太太也是遇见了。” 着,便吩咐人去准备两份纸钱,派两个人,一个给贾母送祟,一个给大姐儿送祟。来也巧,大姐儿果然安稳地睡着了。

凤姐笑着:“到底是你们年纪大的人经历得多。我家这大姐儿老是爱生病,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刘姥姥:“这也是常有的事。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大多太娇弱,自然禁不起一点委屈;再加上她是孩子,又过于尊贵,也承受不住。以后姑奶奶少疼她点儿,兴许就好了。” 凤姐:“这话也有道理。我想起来了,她还没有名字呢,你就给她取个名字吧。一来借借你的寿;二来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生气,到底贫苦些,你给贫苦人取个名字,不定能压住她的病。” 刘姥姥听了,想了一会儿,笑着:“不知道她是几时出生的?” 凤姐:“她生日的日子不太好,偏偏是七月初七日。” 刘姥姥连忙笑着:“这个日子正好,就叫她巧哥儿吧。这就疆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一定要依我给取的这个名字,她肯定能长命百岁。日后长大了,成家立业,要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也必定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全靠这个‘巧’字。”

凤姐听了,自然十分欢喜,连忙道谢,又笑着:“只希望她真能应了你的话就好了。” 完,叫平儿过来吩咐道:“明咱们有事,恐怕抽不出空来。你趁这会儿有空,把送给姥姥的东西收拾好,这样她明一早就能轻轻松松地走了。” 刘姥姥连忙:“可不敢再让你们破费了。已经打扰了好几,还要拿东西走,我心里越发过意不去了。” 凤姐:“也没什么贵重东西,不过是些平常物件。好也罢,坏也罢,你带回去,你们街坊邻居看着也热闹些,也算是你进了一趟城的见证。” 这时,只见平儿走过来:“姥姥,您到这边来看看。”

刘姥姥赶忙跟着平儿来到那边屋里,只见半炕堆满了东西。平儿一样一样地拿给她看,道:“这是昨你要的一匹青纱,奶奶另外送你一匹实地子月白纱做里子。这是两块茧绸,做袄儿、裙子都很不错。这个包袱里是两匹绸子,过年的时候可以做件衣裳穿。这是一盒宫里做的点心,有你吃过的,也有你没吃过的,拿回去摆碟子请客,比你们自己买的要强得多。这两条口袋是你昨装瓜果子来的,现在这个口袋里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那可是难得的好米;另一条口袋里是园子里的果子和各种干果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都是我们奶奶给的。这两包,每包五十两,一共一百两,是太太给的,让你拿去做个本买卖,或者买几亩地,以后就别再求亲靠友的了。” 着,平儿又悄悄地笑着:“这两件袄儿、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是我送给姥姥的。衣裳虽然是旧的,但我也没怎么穿过,你要是不嫌弃,我才敢送。”

平儿一样,刘姥姥就念一句佛,已经念了几千声佛了。又见平儿也送她这么多东西,还这么客气,赶忙念佛道:“姑娘这是的什么话?这么好的东西我怎么会嫌弃!我就是有银子,也没处能买到这样的东西。只是我怪不好意思的,收下吧觉得不好,不收又辜负了姑娘的一片心意。” 平儿笑着:“别见外,咱们都是自己人,我才这么做。你放心收下吧,我还指望你给我带东西呢。到了过年的时候,你就把你们晒的灰条菜干子,还有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这些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的人都爱吃。就要这些就行,别的一概不要,可别白费心思准备别的了。” 刘姥姥千恩万谢地答应了。平儿:“你只管去睡觉。我帮你把东西收拾妥当,就放在这儿,明一早打发厮们雇辆车装上,一点都不用你操心。” 刘姥姥越发感激不尽,过来又千恩万谢地向凤姐辞行,然后到贾母这边睡了一夜。第二早上,刘姥姥梳洗完毕,就准备告辞。

因为贾母身体欠安,众人都过来请安,还派人去请大夫。不一会儿,婆子回话大夫来了。老妈妈请贾母到幔子里去坐。贾母:“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怕见个大夫不成!不用放幔子,就在这儿看吧。” 众婆子听了,便搬来一张桌子,放上一个枕头,让人去请大夫。

不一会儿,只见贾珍、贾琏、贾蓉三个人领着王太医来了。王太医不敢走正路,只走旁边的台阶,跟着贾珍来到阶矶上。早有两个婆子在两边打起帘子,两个婆子在前头引路,王太医进去,又见宝玉迎了出来。只见贾母穿着一件青皱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端端正正地坐在榻上,两边四个还没留头的丫鬟都拿着蝇帚、漱盂等物件;还有五六个老嬷嬷像大雁展翅一样,整齐地站在两旁,碧纱橱后面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着红衣服、戴着珠宝首饰的人。王太医不敢抬头,赶忙上前请安。

贾母见他穿着六品官服,便知道是御医,便含笑问道:“太医一向可好?” 又问贾珍:“这位太医贵姓?” 贾珍等人赶忙回答:“姓王。” 贾母:“当年太医院正堂王君效,把脉的功夫很厉害。” 王太医连忙躬身低头,笑着回答:“那是晚生的叔祖父。” 贾母听了,笑着:“原来是这样,那也算是世交了。” 一边着,一边慢慢地伸出手放在枕头上。老嬷嬷端来一张杌子,连忙放在桌前,稍微偏了一点。王太医便屈一膝坐下,歪着头诊了半脉,又诊了另一只手,赶忙欠身低头退了出去。贾母笑着:“有劳了。珍儿,带太医出去,好好招待。”

贾珍、贾琏等人连忙应了几声 “是”,又领着王太医来到外书房。王太医:“太夫人没什么别的病症,只是偶然受零风凉,其实不用吃药,只要饮食稍微清淡些,注意保暖,就会好的。现在我写个方子在这里,要是老人家想吃,就按方煎一剂药吃,要是不想吃,也就算了。” 完,喝过茶,写好了方子。

王太医刚要告辞,只见奶子抱着大姐儿出来,笑着:“王老爷也给我们家姐看看。” 王太医听了,连忙起身,在奶子怀里,左手托着大姐儿的手,右手诊了诊脉,又摸了摸她的头,还让大姐儿伸出舌头看看,笑着:“我姐儿又要骂我了,只要清清静静地饿两顿就好了。不用吃煎药,我送点丸药来,临睡前用姜汤化开,吃下去就校” 完,便告辞离开了。

贾珍等人拿着药方,回来向贾母明了情况,把药方放在桌上,然后出去了,这里暂且不表。这时,王夫人和李纨、凤姐、宝钗姊妹等人见大夫出去了,才从橱后走出来。王夫人稍微坐了一会儿,也回房去了。

刘姥姥见没什么事了,才上前和贾母告辞。贾母:“有空了再来。” 又吩咐鸳鸯:“好好送刘姥姥出去。我身体不舒服,就不送你了。” 刘姥姥道了谢,又告辞,这才和鸳鸯一起出来。

到了下房,鸳鸯指着炕上的一个包袱:“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服,都是往年生日、过节时众人孝敬的,老太太从来不穿别人做的衣服,收着也可惜,而且一次都没穿过。昨老太太叫我拿出两套送给你带回去,你要是送人,或者自己家里穿,都别见笑。这个盒子里是你要的面果子。这个包子里是你前几的药,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都有,每一样都用一张方子包着,都包在里头了。这是两个荷包,你拿着玩。” 着,鸳鸯便解开系子,掏出两个笔锭如意形状的锞子给刘姥姥看,又笑着:“荷包你拿走,这个留给我吧。” 刘姥姥已经喜出望外,又念了几千声佛,听鸳鸯这么,便:“姑娘只管留下吧。” 鸳鸯见她信以为真,又把锞子装了回去,笑着:“逗你玩呢,我还有好多呢。留着过年给孩子们吧。” 正着,只见一个丫头拿了个成窑杯递给刘姥姥,:“这是宝二爷给你的。” 刘姥姥:“这是从何起。我哪辈子修来的福气,今能这样。” 着便接了过来。鸳鸯:“前几我让你洗澡换的衣裳是我的,你要不嫌弃,我还有几件,也送给你吧。” 刘姥姥又连忙道谢。鸳鸯果然又拿出两件衣服给她包好。刘姥姥还想到园子里向宝玉、众姊妹和王夫热人辞谢。鸳鸯:“不用去了。他们这会儿也不见人,回头我替你吧。有空再来。” 又吩咐一个老婆子:“到二门上叫两个厮来,帮着姥姥拿东西送出去。” 婆子答应了,又和刘姥姥到凤姐那边,把东西一并拿了,在角门上让厮们搬了出去,一直送刘姥姥上车离开了。这里暂且不表。

话宝钗等人吃过早饭,又到贾母那里问安,之后回到园子,走到分路的地方,宝钗叫住黛玉:“颦儿,跟我来,我有话问你。” 黛玉便跟着宝钗,一同来到蘅芜苑。进了房间,宝钗坐下笑着:“你跪下,我要审问你。” 黛玉不明白怎么回事,笑着:“你看宝丫头是不是疯啦!审问我什么呀?” 宝钗冷笑着:“好一个千金姐!好一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你满嘴的都是什么呀?你老老实实交代。” 黛玉一头雾水,只是发笑,心里也不禁疑惑起来,嘴上道:“我什么时候了什么?你不过是想挑我的错罢了。你倒看我到底了什么。” 宝钗笑着:“你还装糊涂。昨行酒令的时候你的那些话,我都不知道是从哪儿听来的。”

黛玉这才想起来,昨自己一时疏忽,了两句《牡丹亭》《西厢记》里的话,顿时红了脸,连忙上前搂住宝钗,笑着:“好姐姐,我真的是不知道,随口乱的。你教教我,我以后再也不了。” 宝钗笑着:“我也不清楚,听你得挺新奇,所以问问你。” 黛玉:“好姐姐,你可千万别告诉别人,我以后绝对不会再了。”

宝钗见黛玉羞得满脸通红,还不停地央求,便不再追问,拉着她坐下喝茶,缓缓地对她:“你以为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时候也很淘气。七八岁的时候,也够让人操心的。我们家也算是个书香门第,祖父那时候就爱藏书。以前家里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起,大家都怕读正经书。弟兄们有的喜欢诗,有的喜欢词,像什么‘西厢’‘琵琶’,还赢元人百种’这些书,家里都樱他们背着我们偷看,我们也背着他们偷看。后来大人知道了,又打又骂,还把书都烧了,这才作罢。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识字倒还好些。男人们读书要是不明事理,还不如不读书,更何况是你我呢。就算是作诗写字这些事,也不是你我该操心的,到底,也不是男人该操心的。男人们读书明理,能辅佐国家、治理百姓,那就好了。可现在也没听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反倒更坏了。这是书害了他们,可惜他们也糟蹋了书,所以还不如去耕种、做买卖,倒没什么大害处。你我就该做些针线纺织的活儿,偏偏又认得字,既然认得字,就挑些正经书看,最怕看了那些杂书,把性情都改变了,那就没法挽救了。” 一番话得黛玉低头喝茶,心里暗暗信服,只能连连答应 “是”。

忽然,素云进来通报:“我们奶奶请二位姑娘去商议要紧事。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史姑娘、宝二爷都在那儿等着呢。” 宝钗问:“又是什么事啊?” 黛玉:“到那儿就知道了。” 着,便和宝钗一起前往稻香村,果然看见众人都在那里。

李纨看到她俩,笑着:“诗社还没成立呢,就有人想偷懒了,四丫头要请一年的假呢。” 黛玉笑着:“都是老太太昨那句话,让她画什么园子图,把她高忻都想请假了。” 探春笑着:“也别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那句话闹的。” 林黛玉赶忙笑着:“可不是嘛,都是她那句话。她算哪门子的姥姥,干脆叫她‘母蝗虫’得了。”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宝钗笑着:“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就绝了。幸好凤丫头不识字,不太懂文墨,不过就是些世俗的玩笑话。还有颦儿这张尖刻的嘴,用‘春秋笔法’,把那些世俗的粗话,取其要点,删繁就简,再加以润色、打比方,一句话顶一句话。这‘母蝗虫’三个字,把昨的情景都生动地表现出来了。亏她想得这么快。” 众人听了,都:“你这一解释,也不比她们俩差。”

李纨:“我请大家来商议,该给她多少假。我给了她一个月,她嫌少,你们呢?” 黛玉:“按道理,一年都不算多。这园子才盖了一年,现在要画,自然得花两年时间。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上色,还要……” 话还没完,众人就知道她在取笑惜春,都笑着问:“还要怎样?” 黛玉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还要照着这样慢慢地画,那可不就得两年时间嘛!” 众人听了,都拍手大笑个不停。宝钗笑着:“‘还要照着这个慢慢的画’,这最后一句最妙。所以昨那些笑话虽然好笑,但仔细想想,没什么回味。你们仔细品味颦儿这几句话,虽然平淡,却回味无穷。我都笑得不行了。” 惜春:“都是宝姐姐夸她,她越发得意了,这会儿又拿我取笑。”

黛玉连忙拉着惜春:“我先问问你,你是只画这园子呢,还是把我们大家都画在上面?” 惜春:“原本只画这园子,昨老太太又,只画园子就像个房屋平面图,叫把人也画上,要画得像‘行乐图’那样才好。可我既不会画这种工细的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又不好拒绝,正为这事犯难呢。” 黛玉:“画人物还算容易,你画草虫可不校” 李纨:“你又外行话了,画园子哪用得着草虫?或许添一两样翎毛还差不多。” 黛玉笑着:“别的草虫不画就算了,昨那‘母蝗虫’要是不画上,岂不是少龄故!” 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边笑得双手捧着胸口,一边:“你快画吧,我连题跋都想好了,就蕉携蝗大嚼图》。”

众人听了,笑得更厉害了,前仰后合。只听 “咕咚” 一声,不知道什么东西倒了,急忙一看,原来是湘云趴在椅子背上,那椅子原本就没放稳,被她全身压着大笑,又没防备,两下里错了劲儿,向东一歪,连人带椅都倒了,幸好有板壁挡住,才没摔倒在地。众人见了,笑得更停不下来。宝玉赶忙跑过去把湘云扶起来,大家才渐渐止住了笑。宝玉给黛玉使了个眼色,黛玉心领神会,走到里间,揭开镜袱照了照,发现两鬓稍微有些松散,赶忙打开李纨的妆奁,拿出抿子,对着镜子抿了两下,整理好后才出来,指着李纨:“这是叫你带着我们做针线、讲规矩呢,你反倒招我们来大笑大闹的。” 李纨笑着:“你们听听她这刁钻的话。她带头闹,引得大家笑,倒怪起我来了。我真恨不得保佑你明嫁个厉害婆婆,再碰上几个刁钻恶毒的大姑子姑子,看你到时候还刁不刁。”

林黛玉顿时红了脸,拉着宝钗:“咱们就给她放一年的假吧。” 宝钗:“我有句公道话,你们听听。藕丫头虽然会画画,但也就是几笔写意画。现在要画这园子,非得肚子里有几幅山水丘壑的才能画好。这园子就像一幅画,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你要是照着原样往纸上画,肯定画不好。这得看纸的大和远近,该多的多,该少的少,分清楚主次,该添的添,该减的减,该藏的藏,该露的露。先起个稿子,再仔细斟酌,才能画出一幅好图样。第二,这些楼台房舍,必须要用界划来画。稍微不留神,栏杆就歪了,柱子也塌了,门窗倒过来,阶矶也裂了缝,甚至桌子挤到墙里去,花盆放到帘子上,那不就成了笑话了。第三,要画人物,也得有疏密、有高低。衣褶裙带、手指脚步,这些最关键;一笔画得不好,不是把手画肿了,就是把腿画瘸了,相比之下,染脸、画头发倒是事。依我看,这太难了。现在一年的假太多,一个月的假又太少,干脆给她半年假,再让宝兄弟帮着她。倒不是让宝兄弟教她画画,那只会更误事;而是碰到不懂的、不好安排的地方,宝兄弟可以拿出去问问那些会画画的相公,这样就容易多了。”

宝玉听了,高胸先道:“这话太对了。詹子亮画的工细楼台特别好,程日兴画的美人更是一绝,现在就去问他们。” 宝钗:“我你就是瞎忙活,刚了一句你就急着去问。等商议好了再去。现在先想想用什么纸画。” 宝玉:“家里有雪浪纸,又大又能托墨。” 宝钗冷笑着:“我你不行吧!雪浪纸适合写字、画写意画,或者让会画山水的人画南宗山水,能托墨,经得起皴染。用它来画园子,既不托色,又难渲染,画出来效果不好,纸也浪费了。我教你个办法。当初盖这园子的时候,有一张很细致的图样,虽然是匠人画的,但里面的布局方向没错。你跟太太要出来,再按照那张纸的大,跟凤丫头要一块重绢,让相公把绢矾一下,照着图样删改、添加,立个稿子,再添上人物就行了。至于调配那些青绿颜色,还有泥金泥银,也得让他们去做。你们还得另外准备个风炉子,用来化胶、出胶、洗笔。还得有一张粉油大案,铺上毡子。你们现有的碟子、笔都不全,都得重新置办一套才校” 惜春:“我哪有这些画具?不过是用平时写字的笔画画罢了。就连颜色,也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种。再有,就是两支着色笔,没别的了。” 宝钗:“你早该。这些东西我倒是还有,不过你也用不上,给你也是白放着。现在我先替你收着,等你要用的时候,我送你一些,不过也就只能用来画扇子,要是画这么大幅的画,就太可惜了。今我给你开个单子,你照着单子跟老太太要。你们可能也不太清楚都需要什么,我来,宝兄弟你来写。”

宝玉早就准备好了笔和砚台,他本就担心记不清楚,想着写下来留个底。听到宝钗这么,他满心欢喜地提起笔,静静地等着宝钗开口。宝钗道:“头号排笔要四支,二号排笔四支,三号排笔也是四支;大染笔四支,中染笔四支,染笔同样四支;大南蟹爪笔要十支,蟹爪笔十支,须眉笔十支;大着色笔二十支,着色笔二十支,开面笔十支,柳条笔二十支;箭头朱要四两,南赭四两,石黄四两,石青四两,石绿四两,管黄四两,广花八两;蛤粉要四匣,胭脂十片;大赤飞金二百帖,青金二百帖;广匀胶四两,净矾四两。矾绢用的胶矾先不算,不用管它,你把绢交出去,让他们去矾。这些颜色啊,咱们可以慢慢淘澄飞跌,一边玩一边弄,保管你一辈子都用不完。还要顶细绢箩四个,粗绢箩四个,担笔四支,大乳钵各四个;大粗碗要二十个,五寸粗碟十个,三寸粗白碟二十个;风炉要两个,沙锅大各四个,新瓷罐两口,新水桶四只;一尺长的白布口袋四条,桴炭二十斤,柳木炭一斤;三屉木箱一个,实地纱一丈;生姜二两,酱半斤。” 黛玉赶忙插嘴道:“还得要一口铁锅,一个锅铲。” 宝钗疑惑地问:“要这做什么?” 黛玉笑着:“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就想着给你要口铁锅来,好炒颜色吃呀。”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宝钗笑着解释道:“你哪里懂。那些粗色碟子保不齐得用火烤,要是不用姜汁和酱预先抹在碟子底上烤过,一遇到火就会炸的。” 众人听了,纷纷道:“原来是这样啊。”

黛玉又看了一会儿单子,笑着拉过探春,悄悄地:“你看看,画个画儿,怎么还要这些水缸、箱子之类的东西。估计她糊涂了,把自己的嫁妆单子都写上去了吧。” 探春 “嗳” 了一声,笑得停不下来,对宝钗:“宝姐姐,你还不拧她的嘴?你问问她编排你的话。” 宝钗笑着:“不用问,狗嘴里能吐出象牙来吗!” 着,走上前把黛玉按在炕上,作势要拧她的脸。黛玉笑着连忙央求道:“好姐姐,饶了我吧!颦儿年纪,只知道,不懂轻重,姐姐你就教导教导我。姐姐要是不饶我,我还能求谁呀?” 众人不明白她们话里的缘由,都笑着:“得好可怜,连我们都心软了,饶了她吧。”

宝钗原本就是跟黛玉闹着玩,忽然听到她又提到之前自己偷看杂书的事,就不好再和她打闹了,放开了黛玉。黛玉笑着:“到底是姐姐大度,要是我,可不会饶人。” 宝钗笑着指着她:“怪不得老太太疼你,大家都喜欢你伶俐,今儿我也觉得你怪可爱的。过来,我帮你把头发拢一拢。” 黛玉真的转过身来,宝钗用手轻轻地帮她把头发整理好。宝玉在一旁看着,只觉得黛玉这样越发好看了,心里不禁后悔,早知道就不该让她把鬓发抿上去,这会儿要是留着,让宝钗帮她抿,那该多好。宝玉正胡思乱想,只听宝钗:“写完了,明回老太太去。要是家里有的就用家里的,要是没有,就拿些钱去买,我帮着你们一起调配。” 宝玉赶忙收起单子。

大家又闲聊了一会儿。到了晚饭后,众人又去贾母那里请安。贾母本来就没什么大病,不过是劳累了些,又着零凉,调养了一,还吃了一剂疏散的药,到晚上就已经好多了。不知道第二又会发生什么事,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古典白话合集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浪心漠客 重生1980:开局带女知青赶山致富 官场:阿姨大我18岁 空战之王 魔法星河 四合院:傻柱,好日子来喽 涅盘重生,从掌控暗影开始 古典白话合集 婚久情深 悠悠之穿:破谋爱归来 重生末世前:手持X系统入国家队 冷傲仙督宠甜妻 玉兰约 快穿拯救女主后,恶毒女配崩人设 华娱2006,我的导演时代 女配觉醒:修仙从丫鬟做起 九星门 这,骑士,,,正常吗? 热血青春万岁 重回七零,手握医毒空间,独美
经典收藏 大汉帝国 这个家也太离谱了吧 三国:组建最强武将集团 大明官 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 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华夏先祖屹巅峰 从零开始开荒,打造最强部落 对弈江山 哥危,弟速捞! 三国之袁家庶子 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 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当官哪有种地香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招募系统,我的朝臣皆是陆地神仙
最近更新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你一个七品县令,坐拥百万雄兵? 凉州布衣 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 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明末,天黑请闭眼 奋斗在沙俄 俄罗斯风云录 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寒门宰相 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 开局成死囚,不领媳妇就砍头!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 呢喃诗章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 穿越世子爷:开局镇压大将军之妻
古典白话合集 清风随竹影 - 古典白话合集txt下载 - 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 古典白话合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