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前,一盏古灯洒下柔和的光晕,将桌上的宣纸染成一片淡金。
此刻,苏青云正心无旁骛地凝视着面前的白纸。
忽然,他深吸一口气,闭目沉思起来。
脑海中,《滕王阁序》的壮丽江景、人文荟萃、宴饮欢歌逐一浮现,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一色”的宏图美景仿佛就在眼前。
真正顶尖的书法,是以书入画。
但在执笔前,必须酝酿气势。
一气呵成,一往无前。
良久,苏青云缓缓睁开眼,右手握紧紫毫笔,左手轻展宣纸,开始了一场顶尖书法的展示。
笔尖触纸,如蜻蜓点水,又似猛虎下山,瞬间,一行行字迹跃然纸上。
起笔处,他以篆籀之法写就“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八字,笔力沉稳,线条圆润,犹如古铜镜映照出历史的厚重;
转瞬之间,他又化繁为简,以行草挥洒,笔势疾徐有度,如风卷云舒,将《滕王阁序》的豪放与婉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开篇两行,笔墨浓重,犹如钟鼓齐鸣,震撼人心。
随后,笔锋陡转,行笔流畅如江水奔腾,字字如珠,疏密相间,恰似江面上泛起的涟漪。
随着笔墨的流淌,苏青云的情感也随之起伏。
他时而疾书如风,时而缓笔如溪,时而顿挫有力,时而连绵不绝。
每一笔、每一划、每一个转折,都恰到好处,既展现了他对《滕王阁序》深刻理解,又体现了他炉火纯青的书法技艺。
一旁,周元培的笑容早已经僵在脸上。
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震撼、惊骇和难以置信。
书法还在继续。
直至最后一句“槛外长江空自流”,苏青云的笔锋陡然一收,如江河归海般沉稳有力。
这一句既是《滕王阁序》的尾声,也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他以苍劲老辣的笔触,勾勒出“长江”二字的浩渺壮阔,又以留白的艺术手法,让“空自流”三字在纸上形成无尽的遐想空间。
所谓岁月流转、人事代谢,唯有江水恒流。
这寥寥几笔,已是书道之巅。
从书写,到搁笔,一气呵成。
苏青云负手而立,凝视着眼前完成的作品,还是叹了一口气:
“字由心生,今日无酒无月,少了些许快意,多少有些生涩。”
这话的也没错。
艺术作品这种事也讲究时、地利、人和。
就拿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来。
王羲之在明媚春风中,与友人宴饮,见山川美景,酒至酣处,大醉写出了《兰亭集序》。
据,王羲之之后又反复写了好几遍,都没有再复刻出这样的神作!
再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也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之中,创作出来的。
所以,苏青云对这福字并不满意。
他觉得有些生涩,不够圆润。
然而,这是他以顶尖书法家的眼光,出来的话。
却不知道,周元培的眼珠子已经瞪得像铜铃一般!
他三步并做两步,跑到书桌前,死死的盯着这幅字帖。
这速度,哪像是一个九十老者,一瞬间仿佛年轻了二十岁。
“呐!这…这是神迹啊!”
“老朽风烛残年,竟还能看到这般书法作品!”
“苍啊,何其有幸!”
周元培越看越是激动,到最后,竟然流下了眼泪。
至于吴钟书和周瑾萱二人,并不太懂书法。
他们虽然觉得苏青云的字不错,但却不知道周元培为何会如此激动。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们甚至觉得周元培是个停
“爷爷,这字写的真的很好吗?”周瑾萱疑惑。
“何止是好,这足以封神了!”
“这幅作品的水平,在当世书法家中,可以排第一!”
周元培大声称赞起来。
“什么?当世第一?”
这下,连吴钟书都动容了。
吴钟书可是非常清楚周元培的书法造诣的。
连周老都要当世第一,即便不是第一,那也是顶尖的存在啊!
“你们看这幅字,布局严谨,行气流畅,字形错落有致,墨色浓淡相间。”
“你们再单看每个字,既有苍劲之骨,又有飘逸之姿。”
“这线条如龙蛇舞动,结构严谨而灵动,章法布局疏密有致,意境深远。”
两人听着周元培的讲解,仔细欣赏起来。
果然,只见那字里行间,既有雄鹰展翅的凌厉,又有白云悠悠的闲适。
既有江河湖海的壮美,又有花鸟虫鱼的生机。
每一个字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随着笔势的流转,跃然纸上。
恰似江河奔腾,山岳屹立。
线条更是时而如丝如缕,绵延不绝,时而如峰如峦,峻峭挺拔。
“但最牛逼的是,这幅字完全浑然成,没有一点刻意,就好像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那样,自然而然!”
“这样的字,是无数书法大师毕生的追求!”
“如今却出现在了一个少年的笔下!”
“怎能不叫我震惊?”
“我这辈子要是能写出这样的字,让我即刻去死,也心甘情愿。”
到最后,周元培眼中尽显落寞。
想他今年九十岁,半生醉心于书法,如今却不如一个十八少年,只感觉这半辈子都活在了狗身上。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啊!
再看这幅字的前半帖,自己写的和苏青云的一对比,那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一个是爬蛇,一个是飞龙。
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
想到刚才,自己还想指点苏青云一二,不由得羞愧难当。
周老爷子冲着苏青云微微作揖道:
“友在书法一道上,可为吾师。”
此番一拜,顿时震撼了屋子里的所有人。
这位可是周老啊!
当今学术界的泰山北斗,竟然向苏青云作揖,这要是传了出去,整个学术界都要震动的。
苏青云连忙搀扶住周老爷子,谦逊的道:
“老爷子这是折煞晚辈了。”
“书法终究是道,周老你这一生为国为民,才是真正的大道!”
“晚辈还要向你学习呢!”
见到苏青云如此谦虚,周老亦是万分感慨:
“不骄不躁,超然于物,友才德兼备,真乃我华夏之幸。”
着,他目光再次落到这幅字帖上。
“笔落惊风雨,书成泣鬼神。”
“友续上这后半段,使这幅字帖成了无价之宝啊!”
对此,周元培也没有夸张。
百年后,周家落魄,将这幅字帖拍卖,最终拍出了十亿价。
这倒也是后话,此刻略过不提也罢。
喜欢文坛领袖,高考作文我写滕王阁序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文坛领袖,高考作文我写滕王阁序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