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
又到了五日一次的早朝。
今日,何太后、刘辩没有迟到,而是早早就到了。
这次,群臣齐聚朝堂后,气氛却与往日有些不同。
毕竟,上次在偏殿,也就三品以上的官员参加了。
而且除了钱粮、辎重外,还有许多事情要安排。
打仗不能,光有钱粮、辎重就够了。
谁是总指挥?
谁是大将?
谁负责后勤?
谁又是监军?
这些都是大问题。
有些人猜测,此番领军之人无非就是皇甫嵩、朱儁其中一人,或者若是两路进军,那就一定是他俩。
现在卢植已经是九卿之一的少府了,确实不适合再去领兵打仗。
后勤的话,很有可能是袁氏的嫡次子,虎贲中郎将袁术。
白了,后勤危险系数最低,混点战功,回来直接就能升官。
至于监军一职,就比较微妙了。监军要监督将领的一举一动,防止他们拥兵自重或者贻误战机,权力不。
历史上,主帅认为不易进军,但监军认为应该进军,这种案例可不少。
所以,大家都在猜测,这肯定是一个能让子与太后放心的人来担任。
许多人认为非刘海莫属,这可是最近这段时间,何太后身边的大红人。
何太后最信任的人。
不过可惜是个宦官。
主要之前十常侍把权时,把宦官的名声都搞臭了。
士大夫们都不怎么待见宦官。
就在群臣各怀心思,低声议论的时候,刘辩端坐在龙椅上,朝一旁的黄门递了个眼色。
黄门会意地点点头后,立刻清了清嗓子,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想必诸位爱卿已知晓,董贼发布檄文一事,今日早朝,只议讨平叛之事。”
黄门尖着嗓子道。
这些是事先告诉传话黄门的,让他这样。
刘辩站起身来,扫视群臣:“此次平叛,至关重要。朕希望诸位能够举荐良才,共商托之策。若能成功讨平董贼,朕必不吝厚赏。”
何太后在垂帘后补充道:“董贼狼子野心,竟敢公然发布檄文,意图谋逆。我朝上下,必须齐心协力,将其剿灭。”
这时,袁隗出列,行了一礼:“陛下,太后,老臣以为,前将军皇甫嵩久经沙场,在关西地区更是威名远扬,可担此次平叛大军主帅之职。”
“臣附议。”
“臣附议。”
袁隗话音一落,立刻就有几位朝臣,出列表示赞同。
这些都是袁氏门生故吏,每次袁隗不管什么,他们都附议。
皇甫嵩也出列,拱手道:“陛下,末将愿领军讨伐董贼,定不辜负陛下和太后的信任,将那董贼的首级献于陛下跟前!”
今日,皇甫嵩依旧是一身铠甲,以及一块红色的披风。
他的一举一动都尽显老将威仪。
朱儁也不甘示弱,上前一步:“陛下,末将也愿效犬马之劳。董贼嚣张跋扈,此乃我等为朝廷除害之时。”
现在的朱儁是光禄大夫,是光禄勋荀爽的属官。
是四品官。
与之同级的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
没办法,得罪了十常侍,一直没升官。
当年讨伐黄巾军时,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
现在皇甫嵩已经是前将军了,二品官。
朱儁还是四品官。
虽然,现在十常侍被清除,但也不可能马上就把朱儁提起来,这不符合规矩,除非这次讨伐董卓能立下战功。
所以朱儁毛遂自荐站了出来。
“臣也认为朱儁可当此重任。”
话的是荀爽,荀爽其实是很看好朱儁的,句不好听的。
朱儁现在可是自己的部下,人又是他支持的,要是立了功,自己脸上不也有光。
“不知除了皇甫嵩、朱儁二位将军外,是否还有其他人选?”
何太后充满威严的声音从垂帘后传出。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面面相觑。
除了他俩还能有谁?
有人转头看向盖勋。
盖勋没有任何表情,就是挺拔地站着,看上去就跟军训时站军姿一样,一动不动。
虽然他一直与皇甫嵩暗中较劲,但是他自己也知道,统领三军,他不如皇甫嵩。
这次对手如果是羌族叛乱或者流寇,更或者是马腾、韩遂他都敢站出来与皇甫嵩较量一番。
但这次是董卓,就不一样了。
董卓久居西凉,一直镇守边关。
从一开始的羌族叛乱,到后来的马腾、韩遂叛乱,董卓的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
(pS:马腾、韩遂其实一直在叛乱,每次都被汉军打成狗,然后就上书愿意归降,汉灵帝也没追究,然后等元气恢复,他们又开始叛乱,又被打成狗,反反复复好几次。
只是因为董卓迁都才让马腾、韩遂真正强大起来。
董卓死的时候,马腾、韩遂刚好被董卓请来共同对抗关东诸侯。
当时,他俩被董卓派去郿县驻扎,郿县离郿坞很近。
当得知董卓死后,他们就直接率兵去了郿坞抢钱粮,带不走的一把火全烧了。
就是有了这些抢来的钱粮,他们这才各拉起一支强大的西凉铁骑。)
见群臣沉默,何太后看向刘海,大声问道:“德福,你觉得呢?”
众人一听,果然,什么事都会询问这个刘海。
看来监军的位子非他莫属了。
以前是外戚、内宦相互争权,现在倒好外戚和内宦强强联手了。
而且这个内宦还是外戚亲手提拔的。
刘海也是一脸疑惑。
你问我干啥?
除了汉末三杰还能是谁?
你总不能让我去吧?
我可是励志要在你石榴裙下躺平的咸鱼。
怎么能让我去军营那种地方。
吃苦受累不,还没有女人。
喜欢三国:开局黑丝长腿何太后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三国:开局黑丝长腿何太后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