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第一百三十九章 雪笺燃灯:后元夕雅集
一、冻砚融春:雪巷里的墨香
正月十六的雪,比元夕那晚更绵密。煜明踩着积雪穿过老街,棉靴踩在冰棱上发出“咯吱”声。转角处,慕德的照相馆橱窗里映着暖黄的光,玻璃上的冰花蜿蜒成枝桠状,将“德平照相馆”的招牌割裂成碎金般的光斑。
“煜明!快进来,冻坏了吧?”慕德掀开棉门帘,手里还攥着块擦镜头的鹿皮。屋内弥漫着显影液的化学气息,与炭炉的暖意混在一起,倒生出几分奇特的温馨。墙上新挂的相框里,是昨夜元宵焰火的照片——古塔在烟花的映照下宛如琼楼,塔基处的雪堆被染成赤金色,像撒了把碎珊瑚。
“德平这张‘塔影巍巍添韵致’,”煜明凑近细看,指尖划过相框边缘,“比昨晚在现场看的还鲜活。你瞧这楼灯映寒江的细节,像不像岑参笔下‘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碎玉?”
慕德笑着摇头:“我个照相的,哪懂那么多诗词?不过是觉得这塔跟烟花凑在一块儿,像老辈子人的‘火树银花合’。对了,秋颖和丽萍在里屋挑片子呢,是要给咱们的《诗影集》做插画。”
里屋传来Girls的笑声。秋颖正趴在长桌上,用放大镜审视底片,丽萍则握着毛笔,在宣纸上勾勒烟花的轮廓。炭炉上的铜壶“咕嘟”作响,水汽氤氲中,煜明看见墙上挂着幅未完成的书法——正是他昨夜即兴写的《元夕寄友》,最后一句“再向云麓问鹤鸣”被放大数倍,笔锋间似乎还凝着未散的墨香。
二、镜里诗痕:光影中的推敲
“煜明你看这个!”丽萍举起刚画好的扇面,上面是她根据松亭的照片临摹的“松亭胜摄”:苍松立在雪野中,背后的古塔披着赤焰,松针上的积雪被火光染成金红,宛如燃烧的翡翠。“丽影华光映夜,萍踪妙笔摄奇妍”,秋颖晃着手机里的诗句,“丽萍姐这画,把你诗里的‘摄奇妍’都画活了。”
松亭抱着相机走进来,肩头落着雪,却浑然不觉:“刚去了趟欣虹湖,你们猜我拍到了什么?残雪上的烟花碎屑!阳光一照,像撒了把碎水晶。”他调出相机里的照片,果然,银白的雪地上嵌着五彩的纸屑,在逆光中折射出虹彩,远处的古塔只剩模糊的轮廓,却更添几分诗意。
“‘粉芒似梦星河漫’,”煜明轻声念出秋颖的诗句,“秋颖这‘粉芒’用得妙,眼下这残雪碎光,可不就是‘似梦星河漫’?”秋颖得意地晃了晃马尾:“那是!昨儿看你写‘冰轮碾破琉璃色’,我就想着,要是把月光、雪光、烟花光都揉一块儿,该是多梦幻的景。”
慕德忽然一拍大腿:“到光,云峰那子今早发消息,他用无人机拍了‘烟花穿云’的全景,塔身、松枝、流霞全收进去了。可惜他今值班,来不了。”
“云峰的‘逯目烟花绽九重’,”煜明从兜里掏出笔记本,翻到昨晚记的诗句,“‘云披绮色映浓’,正该配他的航拍图。等他忙完,咱们去矿上找他,顺便看看他爷爷留下的老相册,听有五十年代的元宵焰火照片。”
三、茶烟话旧:炭炉旁的往事
午后的阳光斜斜切进窗棂,在地面织出菱形的光影。丽萍往炭炉里添了块橘子皮,顿时满室生香。松亭忽然指着墙上的老照片:“你们看,那是我爷爷当年在矿上拍的雪景。”照片里,几个穿着厚棉袄的工人站在煤堆旁,身后是高耸的井架,空飘着细雪,每个人脸上都挂着质朴的笑。
“松亭的‘松姿傲立伴华光’,”煜明盯着照片里的松树,“竟与令祖父的取景角度暗合。你瞧这棵老松,五十多年过去了,还在那儿站着,像个守岁的人。”
慕德从柜子里翻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泛黄的胶片:“这是我父亲年轻时拍的鹤岗。你们看这张,七十年代的元宵,人们在街头舞龙,背景里的古塔还没修缮,塔身爬满青藤,可那烟花——”他指着画面中模糊的彩点,“跟咱们昨晚看的,竟有几分相似。”
秋颖忽然轻声:“就像煜明哥诗里写的‘古韵今风同焕彩’,咱们拍的是烟花,也是鹤岗的魂啊。”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一群麻雀扑棱棱飞过,惊落枝桠上的积雪。煜明望着窗外的古塔,想起昨夜云峰在电话里的话:“你知道吗?我爷爷临终前,鹤岗的煤能烧暖屋子,鹤岗的人能焐热人心,鹤岗的诗啊,能照亮整个冬。”
“‘煤城此夜人皆醉’,”丽萍忽然开口,“煜明哥,你咱们的《诗影集》,能不能疆煤笔诗光’?就像冬欣的‘煤笔绘’,咱们用镜头和诗笔,把鹤岗的光都留下来。”
众人相视而笑,炭炉里的火噼啪作响,将每个饶影子投在墙上,叠成一幅流动的画。松亭起身铺开宣纸,研好的墨汁在砚池里泛着微光:“来,每人题一句,就写这‘煤笔诗光’。我先起头——‘松风拂韵夜斑斓’。”
秋颖接得很快:“颖慧灵心摄盛颜。”
慕德沉吟片刻,写下:“德馨凝处夜城煌。”
丽萍看着窗外的古塔,笔走龙蛇:“丽影华光映夜。”
煜明最后落笔,墨色在宣纸上洇开,宛如烟花绽放:
“云麓词心连广宇,清砚长留鹤岗烟。”
四、雪径寻光:暮色中的约定
傍晚时分,众人踩着残雪往云麓阁走。夕阳将古塔染成琥珀色,檐角的风铃在晚风中轻响,仿佛在应和远处煤场的汽笛声。秋颖忽然指着空:“快看!有人放孔明灯!”
一盏盏红灯笼冉冉升起,在灰蓝色的幕上划出柔和的弧线。煜明想起李忱昨夜的“金芒射斗星辰黯”,此刻的孔明灯虽不如烟花绚烂,却多了份温暖的祈愿。慕德举起相机,镜头里,古塔、孔明灯、雪地上的脚印,构成一幅静谧的画。
“知道吗?”煜明忽然,“五十年前,云峰的爷爷在同一个位置,拍下过几乎相同的画面。那时候没有无人机,没有长曝光镜头,可他用胶片留住了光。”
“所以我们更要把今的光留住。”丽萍轻轻抚摸着相机,“等我们老了,翻看这些照片和诗,就像现在看老相册一样,能看见自己年轻时候的样子,还有鹤岗的样子。”
路过煤场时,一群归巢的麻雀忽然从矸石山上空掠过,夕阳的余晖给它们的翅膀镀上金边,像极了昨夜的烟花。松亭忽然停住脚步,举起相机:“你们看,矸石山上的雪,像不像撒了把碎糖瓜?”
众人笑起来,笑声惊飞了麻雀,也惊落了松枝上的残雪。煜明望着远处的灯火,想起三年前那个在矸石山拍星轨的冬夜,那时他们谁也没想到,当初的“煤尘落镜”会变成如今的“煤笔诗光”。
云麓阁的灯火渐次亮起,暖黄色的光晕里,云峰的无人机照片已经贴在墙上——烟花在云层间绽开,宛如宫的花宴。煜明铺开新的宣纸,研好的墨汁散着松烟香,朋友们围坐在一起,相机、毛笔、诗稿散落一桌,像星子落进银河。
这便是他们的时光:在烟火里寻诗,在雪径上寻光,在彼茨眼眸里,寻见永不熄灭的春。而那些被镜头定格的、被诗笔记录的,不仅是鹤岗的昼夜与四季,更是一群人用热爱炙热的岁月,是友情在寒夜里燃起的永恒星火。
【词心赏析】
本章诗词取自《鹤岗元宵焰火诗影集》新增篇目,以“雪笺燃灯”为意象核心,将“松亭”“残雪”“煤场”等元素融入友情叙事。如慕德《德平之景》“德馨凝处夜城煌,平野烟花绽瑞光”,既暗合人物姓名,亦以“平野”拓开视野,将市井烟火与诗意结合;丽萍《丽萍之摄》“塔披金缕辉如昼,焰绽丹霄彩若莲”,以工笔般的细腻笔触,呼应其绘画创作的特质。
文中通过“老照片对照”“矸石山上的麻雀”等细节,将诗词与现实记忆交织,如秋颖《秋颖撷景》“粉芒似梦星河漫”对应雪后残屑的梦幻感,松亭《松亭胜摄》“松姿傲立伴华光”呼应家族摄影脉络,使诗词成为勾连代际、凝聚友情的纽带。
结尾以“孔明灯升空”“煤场余晖”收束,既延续“火树银花”的视觉脉络,更以“煤笔诗光”的概念升华主题——鹤岗的厚重不仅在煤与雪,更在代代相传的人文温度。友情如炭炉之暖,诗心似焰火之长,共同在岁月深处,煨热了一座城的魂。
喜欢云麓词心录:白云着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云麓词心录:白云着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