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便知道顾庭越的意图了,看来他是想要在这一,就要将玉米粒给打出来。在前世的时候,有专门的打玉米粒的及其,但是在古代,想要将玉米粒给克下来,需要完全靠手了。
因为知道今顾庭越会派人过来干活,所以桂花家准备了很多笸箩和簸箕,这些都是从屯子里跟人家借的。桂花将所有的人手分派了下来,四五个人围着一个大笸箩坐下,凳子、垫子不够用了,江一山这些人也不讲究,直接一屁股坐在霖上了。
一批人用簸箕将栏杆中的玉米越笸箩里,大家伙便开始克玉米了。第一根玉米需要完全用手克下来,口二根玉米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于第一根玉米芯了。有了玉米芯的助力,可以更容易的将玉米粒给克下来。
江一山带的人都是粗手大脚的士兵,他们手上有劲,干活非常的快,等克下来一定数量的玉米后,便有人将其收到簸箕中,然后倒在麻袋郑
桂花家其实是准备了麻袋的,可是江一山没有用,他这次来带了不少的麻袋,不过每只都是同样的大,桂花仔细观察过,发现每只麻袋上都有兵勇的标记,很显然,这是标准的装军粮用的袋子。
装满了玉米的麻袋,被江一山的人摆放在了一处,桂花将这些都看在了眼里,她揉了揉因为克玉米而有些发红手心,不由的眼角抽了抽,她有一个不好的预感,她觉着这些玉米很快便要不是她的了,失去了这些玉米的她,还不能不高兴,还不能拦着。
快到晌午吃饭的时候,江一山便主动提出来了,他们自带了干粮了,只需要桂花家帮他们准备些热水便足够偶了。江一山带着众士兵离开了克玉米 地方,在旁边的空地上排开坐下,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了干粮准备吃饭。
看到这个架势,本来想准备好饭食,让大家好好吃一顿的桂花家只得作罢了,并且桂花他们也不好吃的太过丰盛了,只得匆匆的垫饥一下,便开始干活了。
江一山是桂花家只提供热水便可以了,但是桂花家却不能真的只提供热水,晚娘和葛宋氏熬了一锅咸菜肉丝汤和一锅稀饭给江一山他们提了过去。
匆匆的吃过了晌午饭,大家便又回到打谷场干活了。
末时,一直要来的顾庭越终于姗姗来迟了。
顾庭越来的时候,身后是跟了一批官吏的,顾庭越从马车上下来,众人赶忙上前见礼。
顾庭越四下看了看,便让众人都起来了。这个时候就有人搬了桌椅过来,请顾庭越坐下,辽东府城和长安县的众官吏,只能站在他的身后。唯有一位中年的文官,坐在了顾庭越的下坐了。
桂花站在人群中,打量了一下顾庭越,比起上次见面,他明显消瘦了很多,看来他最近非常的忙碌,不过精神头却很好。
“所有的玉米都在这里了?”顾庭越的目光在人群中飞快的扫了一眼,问道。
“回顾将军的话,所有的玉米都在这里了。”江一山答道。
顾庭越点点头,示意大家伙继续干活。于是众人又回到了原地,接着克玉米了。
桂花一边克着玉米,一边心道,这些人光看着他们克玉米能看出个花来嘛?他们怎么不想着自己动手试试克玉米呢?哎,似乎没有人想要尝试。她们这边克着玉米,那边已经有人运来了一台大称,开始称量玉米了。
桂花想了想,就跟葛洲耳语了几句,葛洲站起身来,走到沈六的跟前,低声了几句话。葛洲的私塾休农事假了,所以每回干活的时候他都在。
顾庭越点零头后,葛洲便抗了一袋子品相略微差一些的,不能留作种的玉米,赶着牛车,离开了打谷场,直奔县城的磨坊了。
这是他们家一早便商量好的,毕竟大家都只吃过煮玉米,这完全成熟的老玉米什么味道,大家都还不知道呢,趁着顾庭越这些人都在,现在磨出来一些玉米面出来,做些玉米饼子给大家伙尝尝。桂花急切的盼望着葛洲尽快的回来,因为她馋玉米饼子了。
还剩下一栏改玉米没有克下来了,那边的吏忙忙碌碌的将一麻袋一麻袋的玉米过秤、记录,葛洲在桂花的期盼中回来了。
磨回来的面,先是给顾庭越看了之后,才来到了桂花的手上。桂花放下了手头的玉米棒子,又叫上了晚娘和葛宋氏,将玉米面给带上,就直奔家里了。
磨回来的面分几个口袋,因为过筛数不同,所以面粉的质地也不一样。最粗的那种,是玉米碴子,玉米碴子只是将玉米给粗磨了一遍,不用过筛的,这样的碴子煮粥喝,口感香软有嚼劲,而且还能尝出甜味来。粗磨一遍、细磨一遍,然后过一遍筛的是粗玉米面,庄户人家吃的黍米面就是这么磨出来的,这种面略微有些粗,但是庄户人家吃惯了粗粮,吃这种面是最实惠、最顶饿的。然后便是粗磨一遍,细磨两遍,过一次粗筛,过一次细筛的细玉米面了。庄户人家包饺子用的黍米面粉便是这样磨出来的。细磨的玉米面比较细,可以做一些精细的食物,还可以做包子、饺子的皮。
喜欢我在古代捡了个童养夫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我在古代捡了个童养夫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