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胡为民上班的时候朱盛昌又找了过来。
“怎么着朱老师,是不是《芳华》的刊载遇到了问题?”
看到朱盛昌后,胡为民心里一紧,深怕是他的新作发表遇到问题。
朱盛昌愣了一下,随即笑眯眯地摇着头道:“为民,你要相信我们《当代》的实力。别你的《芳华》一点问题都没有,就算有问题,只要不大,我们社里也能保下来。”
“那你这次来是……”
“好事!”
“好事?”
“出版社(人文社)那边想要出版《孩子王》的单行本。这不,社里看咱们比较熟,让我来探你口风来了。”
“朱老师,怎么社里突然有这么个想法?”
“因为《燕京文艺》的成绩太好了。一期销量破百万不,讨论度还超高。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孩子王》的功劳。社里看到了机会,自然想要把这部作品的出版签下来。”朱盛昌解释一番后,反问道:“怎么,你不愿意?”
胡为民一愣,然后大喜,“愿意,我可太愿意了!”
在国内,一部在杂志上发表的但凡能出单行本,就意味着出版社认可这部作品,觉得你的即使已经发表过,依旧有读者愿意买单。
这对一个作家提升知名度,有很大的好处。
除了名气方面,最明显的是稿酬方面的好处。
出版社发行单行本,除了给作者基本稿酬,还要给印数稿酬。
基本稿酬如今的作家都知道,但印数稿酬,很多人没这个概念。
这部分稿酬是按基本稿酬的总金额的百分比计算(例如印 1万册付基本稿酬的5%作为印数稿酬),印数愈多,印数稿酬越高。
“对了,朱老师。我的出版没问题,不过稿酬方面是个什么章程?”
“放心,稿酬少不了你的。按照最高标准,千字十块,够意思吧?”
胡为民的笑容收敛,皱眉道:“等等,朱老师。你的意思是,我的出单行本,只有基本稿酬?”
“嗯,没错。为民,你有什么意见不成?要知道,社里开出的这个条件已经不低了。”朱盛昌道。
都是老熟人了,胡为民直截帘地问出疑惑,“印数稿酬呢?今年作家稿酬暂行办法不是恢复了印数稿酬吗?”
朱盛昌了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略作思考,回答道:“为民,现在国内虽然恢复了印数稿酬,但出版社对这一块卡的比较死。
一般只有老一辈知名作家,或者是出版过单行本,并且大卖的作家才能够得桑这个门槛。”
“朱老师,我觉得我目前的成绩够得上最高标准。”胡为民没有愤怒的失去理智,而是摆事实讲道理,“和我合作的杂志社销量都有了巨大的提升,难道这还不能证明我的价值吗?”
朱盛昌皱眉,觉得事情有些难办。
他其实挺认可胡为民的法,但人文社那边的条件就是如此,想要改变可不容易。
“这样吧,我回去帮你问一问。”
“行,那就麻烦朱老师了。”
目送朱盛昌离开后,胡为民摩挲着下巴,觉得这事还有不的操作空间。
前提是,他要拉来另一家进行竞争。
最妙的是,这个人选其实是现成的。
于是,胡为民借用单位的电话,给燕京文艺的张德宁打了一通电话。
他将事情掐头去尾,告诉张德宁,是人文社对他的《孩子王》感兴趣,想要发行单行本。
电话那一头,张德宁当即跳脚,痛斥人文社挖墙脚的行为。
她拜托胡为民不要立即答应,给她和燕京文艺一个机会。
胡为民爽快地答应了,并且约定好下午见面详谈。
挂断电话后,他露出得意的笑容。
明明他才是那个香饽饽,为什么要被人文社pUA,当被选择的那个呢?
他就是要让这两家竞争,只有竞争,才对他这个作家最为有利。
到时候,谁给的钱多,他就同谁合作。
至于人文社和朱盛昌的面子……抱歉,诚意都不够,明显是对方不拿他当好朋友。
……
下午,胡为民见到了正为《孩子王》单行本出版发行权而着急上火的张德宁。
上午,当燕京文艺编辑部知道人文社竟然私下联系胡为民,想要拿下《孩子王》单行本出版权的时候,感觉都踏了。
他们不是傻子,不会看不到《孩子王》对《燕京文艺》销量带来的巨大提升。
燕京文艺之所以没有提前联系胡为民,商讨《孩子王》的单行本发行,不是不看好,而是想要等到市场潜力充分释放,再出单行本。
结果人文社挖墙脚,摘桃子,这让张德宁等人非常气愤。
于是,社里简单商量一番,决定派张德宁这位得力干将,找胡为民商讨单行本的出版。
此时她的心情很不好,加上今气炎热,情绪更加暴躁。
不过她心里的火气发泄不出来,只能独自忍受。
唉,这就是编辑的难处啊!
以前,张德宁可没吃过这种憋,但在人文社这种国内出版行业巨头面前,她只觉得非常委屈。
于是,当两人见面后,张德宁首先叫起屈来:“为民啊,你咱们之前的合作愉快吗?我们燕京文艺可没有坑过你吧?”
“张姐,咱们之间合作挺愉快的,要是有机会,咱们再次合作也没问题。”胡为民笑容满面地。
张德宁既委屈又不解,“既然咱们之间合作好好的,你为什么把《孩子王》的单行本出版发行交给人文社?”
“张姐,你误会我了。正因为咱们合作愉快,我才告诉你这个消息。”胡为民辩解道:“今这事也挺突然,上午人文社的人突然找上我,想要谈合作。我想着咱们之间的关系,才没有当场答应。事后,我可是立刻打电话通知了你。”
张德宁闻言,心中大定,情绪也缓和了不少。
她最怕的就是胡为民经不住人文社的诱惑,把单行本的出版和发行权交出去。
现在嘛,自然一切都好。
定了定神,张德宁脸上洋溢起灿烂的笑容,夸奖起胡为民来,“我就知道为民你不是那种有了新朋友,就忘了老朋友的人!”
胡为民拍了拍胸膛,仰起头,自豪道:“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这人最念旧了。”
张德宁竖起大拇指,又是一阵吹捧。
过了一阵,她觉得时机合适了,才问:“为民,有道是一事不烦二主,既然《孩子王》是在我们《燕京文艺》上发表的,干脆把单行本的出版也交给我们来做吧。”
“只要条件合适,我自然更想和燕京文艺继续合作。”胡为民面色平静地。
有戏!
张德宁嘴角一挑,连忙问:“为民,咱们都是老朋友了,就不玩那些虚的,我先我们的条件吧!”
“请讲。”胡为民正色道。
张德宁恢复了资深编辑的从容,她:“基础稿酬按照千字十块的标准来,除此之外,我们还愿意给你印数稿酬!”
有人文社在前,她也不想来回试探,而是选择直接亮出底牌。
印数稿酬才是燕京文艺商量出来的底牌。至于基础稿酬,呵,他们可不信人文社会拿低于千字十块的稿酬忽悠胡为民。
来了,这就是胡为民想要的。
这就是竞争的意义所在!
胡为民听到她给出的条件后,眼前一亮,“张姐,不知道这个印数稿酬是个怎么样的标准?”
“万册百分之一的印数稿酬,这已经是我们最大的诚意了。”张德宁诚恳道。
胡为民有些失望,他摇头道:“张姐,你们的诚意我看到了,但还不足。”
他又把人文社来出来,对她施加压力,“你知道今上午人文社给的什么条件吗?他们在基础稿酬上也提出了印数稿酬,但他们的印数稿酬百分比是万册四个点。”
“什么,他们……”
张德宁瞪大眼睛,差点飙出一句脏话。
她内心憋闷不已,本来以为自家的底牌足以亮瞎胡为民的眼。没想到人文社玩得那么脏,一点都不讲行业潜规则。
一开始就是万册百分之四,那他们以后的提价余地可不多了。
这下,换做张德宁纠结了。
她现在是该跟,还是该放弃呢?
不可否认胡为民的作品价值巨大,读者众多,但万册百分之四以上的印数稿酬……出版社的风险不啊。
沉思片刻,张德宁觉得还是要和领导商量一番。
“为民,人文社给的条件太高了,我们虽然也想匹配,但这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还得回去开会讨论。”
“没事,我能理解。”胡为民很是善解人意,不过,最后他还是提醒道:“不过,你们的加入我也会告诉人文社,他们要是催促我们签约,而你们那边迟迟做不出决定,我只能抱歉了。”
张德宁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感激道:“谢谢,为民,我们一定会尽快给你答复的。”
等对方离开后,胡为民如法炮制,又将燕京文艺的条件稍稍放大一些,告诉了人文社方面。
人文社:“燕京文艺不讲武德啊!”
喜欢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请大家收藏:(m.tuoyuekeji.com)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悦看书院更新速度最快。